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缓存预热与缓存更新:概念、区别及应用场景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缓存预热与缓存更新:概念、区别及应用场景详解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blog_programb/article/details/144560512

缓存预热(Cache Preheating)是一种优化策略,通过在实际需求之前预先加载可能频繁被请求的数据到缓存中,从而避免首次访问时由于缓存未命中而导致的延迟。本文将详细介绍缓存预热的概念、实施方法及其与缓存更新的区别,并探讨其在分析型数据库中的应用。

缓存预热(Cache Preheating),也称为预先填充或预加载,是一种优化策略,用于在高流量的应用程序中提高性能。它的目的是通过在实际需求之前就预先加载可能频繁被请求的数据到缓存中,从而避免首次访问时由于缓存未命中而导致的延迟。例如,在网站启动时,可以预加载热门页面的内容到前端缓存中,当用户第一次访问这些页面时,它们可以从缓存直接读取,而不是从服务器或数据库实时生成。

实施缓存预热的方法通常包括定时任务、事件触发或者监控系统检测到大量预期请求时自动执行。这有助于降低服务器压力,提升用户体验。

缓存预热与缓存更新的区别

缓存预热和缓存更新是两种不同的缓存管理策略:

  1. 缓存预热(Cache Warmup/Preloading):
  • 解释: 预热通常发生在系统启动时或新版本上线前,预先加载常用数据到缓存,以提高首次请求时的响应速度。这可以避免用户直接访问数据库,从而减少数据库压力。
  • 示例:当一个网站有热门文章列表,可以在服务器启动时就将这些文章的数据加载到缓存中。
  1. 缓存更新(Cache Updating/Invalidation):
  • 当实际数据发生变化时,更新缓存的过程。这通常是通过某种机制(如事件驱动或定期刷新)来确保缓存中的信息是最新的,防止用户看到过期或不准确的数据。
  • 示例:用户修改了一篇文章的内容后,后端系统会更新数据库,同时触发缓存失效策略,使得下次读取这篇文章时从最新的数据库数据开始,而不是缓存中的旧数据。

总结来说,缓存预热是主动填充过程,而缓存更新则是被动应对真实数据变化的过程。预热是为了预防性地提升性能,而更新则是在数据变更后的维护行为。

缓存预热在分析型数据库中的应用

分析型数据库之所以需要预先计算汇总数据,是为了支持快速、高效的决策制定过程。这些数据库通常设计用于满足企业的商业智能(BI)和高级分析需求,如报告生成、复杂查询和多维分析。由于实时分析可能会消耗大量计算资源,预先计算和存储汇总数据可以显著减少响应时间,提高性能。比如,传统数据仓库采用ETL(提取、转换、加载)流程来定期抽取原始数据,执行聚合操作(如总和、平均值、分组),并将结果保存到预计算的维度表中,这样用户在查询时可以直接从这些预处理的数据中获得所需信息,无需每次都重新计算。

数据仓库与OLTP数据库的主要区别

数据仓库与在线事务处理(OLTP)数据库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设计目的和使用场景:

  1. 设计目的:
  • OLTP数据库专注于实时交易处理,其设计是为了快速响应大量的频繁读写操作,适合处理日常业务流程中的事务,如网上购物、银行业务等。
  • 数据仓库则是为了支持分析性查询和决策制定,它倾向于定期刷新数据,以反映历史趋势和模式,而非实时交易。
  1. 数据结构:
  • OLTP数据库通常是基于关系模型,优化的是事务处理性能,比如快速的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
  • 数据仓库则倾向于采用星形或雪花状架构,使用多维数据库(MDX),每个维度单独存储并用于复杂的分析查询。
  1. 查询特性:
  • OLTP数据库执行的是简单的、频繁的一对一查询,而数据仓库支持复杂的联接和汇总操作,以便生成深入的数据洞察。
  1. 更新频率:
  • OLTP数据库对数据有较高的并发写入需求,而数据仓库的更新相对较少,更侧重于数据分析和报告。

本文原文来自CSD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