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300周年诞辰:一个从未离开家乡的人改变了世界
康德300周年诞辰:一个从未离开家乡的人改变了世界
2024年是哲学家康德300周年诞辰,德国准备举办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一生几乎从未离开家乡,却通过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永远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版图。
康德家乡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的康德像。(资料图)
康德哲学探讨了三个核心问题:知识、道德和希望,以回答“人是什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伟指出,康德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世界的尽头还是中心?
康德的家乡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风光。(资料图)
康德成长于哥尼斯堡,这座城市虽地处偏远,却是一个文化交融的国际性城市。康德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能。他曾在多个家庭担任私人教师,最终于46岁时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的教授席位。
时不我待的晚年
康德像。(资料图)
康德的三大批判著作分别于1781年、1788年和1790年出版,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他晚年的生活极其自律,每天严格遵循固定的时间表,这种生活态度与他早年活跃的社交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人是目的
油画《康德和朋友们在餐桌上》,德国画家埃米尔·多尔斯林作于1900年。左三为康德。(资料图)
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秋零指出,康德哲学的核心精神是对人的尊重和科学精神。武汉大学副教授王咏诗认为,康德的思想倾向较为开放和包容,这使得他成为当今哲学对话的重要参与者。
康德的思想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持续影响着当代哲学研究。正如北京大学副教授南星所说:“近200年西方哲学甚至是世界哲学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康德哲学回应的历史。”
在康德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永恒名言。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康德传》(曼弗雷德·库恩)、《康德(牛津通识读本)》《康德著作全集》(李秋零主编)、《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邓晓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