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荔波法院”短信?一文教你如何辨真伪!
收到“荔波法院”短信?一文教你如何辨真伪!
近日,有群众收到自称“荔波法院”的短信,称其成为金融借款担保人并被诉至法院。经核实,该信息为虚假短信。那么,如何辨别法院短信的真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近日,一位群众收到了这样一则短信,让其既懵圈又担心,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金融借款担保人,并被诉至法院,从未与人有过纠纷的他一时感到心慌:恶意拖欠金融贷款?自己是被起诉了吗?是谁起诉的?
冷静之后,他来到我院了解情况。经核实,确认该信息为虚假短信,并且短信中有多处错误,如地名、案由、立案程序等多处表述不正确,法院工作人员当即提醒他注意防范。
然而
为防止电信诈骗
有人总结出:
“只要自称公检法的,一律屏蔽!”
以至于法院的小伙伴们
经常被“误伤”
现实生活中,冒充法院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家确实需要提高警惕性。
但当今信息化时代,法院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革,除了当事人现场领取、法院专人直接送达、法律文书专递邮寄(采取EMS专递邮寄的方式送达时,需注意识别邮政封皮左下侧及邮件详单均标注有“法院专递”标志),也会通过电子送达(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等方式联系当事人。
(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样式)
那么
当你收到“法院”电话或短信
又该如何辨别真假呢?
请往下看
1、虚假短信有哪些特征?
1、短信内容没有体现法院名称,信息不完整或者错误。
2、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或者账号密码。
3、短信结尾有“拒收”“退订”字样。
4、私人号码发送。
5、短信中有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
2、如何辨别法院短信的真假?
(电子送达短信样式)
1.看发送号码
荔波县人民法院诉讼程序通知、法律文书送达通知短信均是“人民法院送达平台”通过号码12368发送,并且不会在短信里询问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无关信息。
2.看短信形式
法院发送的短信会载明法院名称,并附有链接及验证码,接收人点开后进入“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即可查询所有相关文书具体信息。
3.看案号
法院案号的组成为(收案年度)+法院代字+类型代字+案件编号+“号”,如2025年民事案件案号为:(2025)黔2722民初xxx号。
4.看案由
法院送达诉讼材料中的案由是根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确定的。
5.看材料内容
法院送达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副本、证据材料、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等。
6.看有无公章
法院送达诉讼材料上均会加盖法院送达公章,并明确告知案件承办法官。如荔波县人民法院送达材料公章字样为“荔波县人民法院”。
(电子送达文书样式)
温馨提示
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当事人到法院领取诉讼文书时,绝不会在电话中询问银行账号、密码等无关信息。
如果是专人送达,相关法院工作人员会将诉讼文书送至当事人手中,在核实当事人信息后,由当事人进行签收。
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经受送达人同意后,可以采用受送达人能够确认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电子送达的号码为:12368。
收到类似与诉讼相关的电话、短信或者其他信息,若不能确定真伪,切忌向对方泄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可以通过拨打法院诉讼服务热线12368或联系当地法院核实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