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31A09HFH0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买东西”这个词语,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含义都非常丰富。我们拿“东西”二字举例来说,拆开来指的是方向,可合起来的话,意思就丰富了,它可以指除了地理方向外的任何事物。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某个物件,一时叫不上来名字,就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什么。

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外出购物,也会随口说句“出门买东西”。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

这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实包含了古人的大智慧。

在古人的知识体系中,人们将方位“东、西、南、北、中”分别对应五行“木、金、水、火、土”,也就是“东”、“西”对应“木”、“金”,南北对应“水”、“火”。

根据这个理论推导下来,可知,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但金和木是可以拿容器来装的,而火和水则是不可拿、不可放之物。

这样一来,属金木的东西可以买卖,而属水火的南北则无法买卖。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金”、“木”代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单纯指代金银和木料,而是代指一切可以放置的实物,这样东西可代指一切实物。

正因如此,古代人们出门购物,常言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宋朝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身上,曾发生过一个流传颇广的小典故,也能侧面说明古人对“东西”的定义。

朱熹好学多问,爱钻“牛角尖”。有一次,朱熹在街上遇到一个10岁的小孩子提着竹篮子去购物。

朱熹打量了一眼对方,最后将目光落到对方的竹篮子上,便笑着问:“好漂亮的一个竹篮子,是用来装什么的?”

小孩儿知道对方存心要和他开个玩笑,便诙谐地眨着眼睛说:“当然用来装‘东西’啦!”

朱熹一头雾水,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又问:

“装‘东西’?‘东西’是什么?那为何不装‘南北’呢?”

小孩儿回答:“您啊,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东方属木,西方属金,竹篮自然可装得;可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装火则竹篮被烧,装水则会顺着竹篮全流下去,自然无法装得。所以只能装东西,不能装南北啊。”

朱熹想说:如果我拿上个铁桶,不是就可以买“南北”了吗?又一想,古人不大可能花钱买水买火的,便应声道:“东西就东西吧,我与你同去。”

后来,很多百姓根据此典故,也将出门购物称为买东西了。

不过,有的学者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买东西一词源于东汉。

在他们的考证中,洛阳和长安是当时商业繁华的城市,洛阳被称为“东京”,长安被称为“西京”。

人们常去这两个地方购买货物,如果到东京购买,那就是买“东”,相对地,到西京购买的话就是买“西”。久而久之,“买东西”一词就流传开来了,“东西”也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种说法认为,“东西”跟朱熹或东京、西京毫不相干,“东西”之所以能够表示物品,也许只是单纯因为古人们有意或无意借用了这两个字的读音而已。

正如“马”和“虎”合称为“马虎”表示粗心大意,“犹”和“豫”合称为“犹豫”表示迟疑不决一样,“马虎”与“马”和“虎”,“犹豫”与“犹”和“豫”其实没多大关系。

到了清代,人们对“东西”二字又有了更为独特的见解:“民生日用所需俱出于木,而以金易之。”

意思是,老百姓日常所吃、穿、用的都是根、茎、叶、花、果和种子,这些物品都是用金钱购买的,所以“东西”又是食物的代名词。

所以你看,单单“买东西”一词,是不是蕴含了古人的大智慧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