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维度问健康——二问汗
十个维度问健康——二问汗
出汗是每个人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出汗可以发散热量、调节体温,滋润皮肤,排泄部分代谢产物等。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的出汗量约300-500毫升,劳动或运动时可增加10倍左右。
出汗的部位、时间、方式、数量、颜色、气味因人而异,出汗还和人的精神、疾病有关。如有的人天生就是“蒸笼头”,无故常常头面汗如雨下;有的人吃了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面红暴汗;有的人一紧张就会手心里捏一把汗;
高温无汗会造成中暑;临床上许多病人因多汗不适就诊;中医用发汗宣肺治疗外感病,称为“汗法”。
出汗有如此之多的作用,颇受中医的重视,他们以独特的视角了解出汗情况,由此掌握患者的体质变化,诊察病情表里虚实,推测疾病的转归发展,问汗在《十问歌》里排名第二。
问有汗无汗,有助于了解表里虚实
表证是指体表的病变,多为病毒、细菌侵犯人体的疾病。当风寒初期时,患者恶寒无汗,甚至寒战无汗,继之发热或高热;若风热表证时,患者则怕风汗出,发热咽痛;里证是指体内的病变,血虚病证表现无汗、口不渴、面色苍白;阳虚病证表现畏寒肢冷、乏力无汗。里证汗出则要分自汗、盗汗等进行判断。
问汗出部位,有助于辩证
全头汗出多见于里热症和湿热症;额头出汗多为肝阳上亢;鼻子出汗常属肺气不足;大病重病之后,突然额汗大出如珠,可能是气脱危象;老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多为虚症;小孩入睡后头部出汗而无不适,则不属病象。颈部汗出多为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胸口出汗属脾胃失和或思虑过度;腋下出汗属汗腺异常或饮食过度;手脚心出汗多属脾胃湿热、血虚或精神紧张;背部出汗见于虚劳;私处出汗常见湿热下注或肾虚。
偏汗又称“半身汗”,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老人如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问汗出类型,有助于诊断
01
自汗
指白天经常无故汗多,活动后加剧,多属阳气亏虚,卫外不固。自汗患者需要询问有无大病久病及先天不足、有无精神紧张或情绪焦虑、是否嗜食辛辣厚味,有没有神疲乏力、容易感冒、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02
盗汗
指入睡则汗出异常,醒后则汗止。多属阴虚内热或湿热内蕴。盗汗患者需要询问有无高温衣被过多的生理性盗汗;有无内分泌紊乱、免疫性疾病、肿瘤类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引起的病理性盗汗;有无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性盗汗;有无五心烦热、失眠口干等阴虚内热症状,有无口舌生疮、目赤牙痛、纳呆腹胀、口苦口臭等湿热内蕴症状。一般盗汗量少,无不适感觉,属于轻型盗汗,盗汗量大,汗湿衣被,甚至一夜数次,属于重型盗汗,需要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03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战汗的患者需要询问,是战汗后热退身凉,邪去正安,元气恢复,还是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正不胜邪,正气虚弱,病情危重。战汗多发生于各种传染病病人。
04
绝汗
又称“脱汗”。当患者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冰冷的现象,提示正气衰弱、阳气将绝,如严重心衰的病人。
05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的虚寒证。询问患者往往有不发热,口不渴,精神不佳,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表现。少数人受惊吓后出现冷汗淋漓。
06
黄汗
以汗出色黄染衣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色汗症。局限于腋下、面部、背部,汗出色微黄,没有不适感,则并非病态,汗出色黄如柏汁,属于大汗腺功能紊乱疾病。
此外还可以问汗的气味、汗量多少。如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腥味;汗出如油,为大汗亡阳虚脱;微汗为表虚;大汗为热盛或服用发汗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