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一线教师如何提升“欺凌防治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一线教师如何提升“欺凌防治力”?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09293499_121118944/?pvid=000115_3w_a

校园欺凌是学校面临的长期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每3个孩子就有一个遭遇过欺凌。保护"少年的你",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关键力量。只有提供行动支架,帮助教师提升四重欺凌防治力,让他(她)们有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欺凌行为,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才能筑好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第一道防线。

学生冲突和欺凌的"辨识力"

学生之间到底发生的是冲突还是欺凌,标准是什么,如何界定?如果不能辨别冲突和欺凌,将直接影响事件的走向。同时,虽然冲突不是欺凌,但在校园里当冲突解决不当,进一步恶化后会演变成欺凌。因此,教师需要有一双辨识冲突与欺凌的慧眼,才能引导学生妥善地化解冲突,避免向欺凌转化。

当学生之间发生疑似冲突或欺凌事件难以判断时,教师可以从"行为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是否反复实施?""双方力量是否存在不均衡?""行为是否可干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凡是都可以答"否"的事件大致可以归类为学生冲突,反之则可以归类为学生欺凌。

潜在欺凌行为的"预防力"

教师要具备预防学生欺凌的意识和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开展反欺凌教育:教师应该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反欺凌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欺凌,欺凌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欺凌。

  3. 建立预警机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潜在的欺凌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欺凌事件的"干预力"

当欺凌事件发生时,教师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干预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处理。教师应该:

  1. 及时发现: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欺凌行为。

  2. 及时介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教师应该立即介入,制止欺凌行为。

  3. 及时处理:教师应该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通知家长,共同处理问题。

  4. 事后跟进:教师应该在事件处理后,持续关注双方的心理状态,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受害学生的"辅导力"

教师需要具备辅导受欺凌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自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心理疏导:教师应该及时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重建心理安全感。

  2. 自我保护教育: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比如如何避免成为欺凌目标,如何在遭遇欺凌时保护自己。

  3. 自信心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受欺凌学生重建自信,比如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获得成就感。

  4. 社交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帮助受欺凌学生改善社交技能,比如教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校园欺凌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教师作为校园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作用不可替代。提升教师的"欺凌防治力",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一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