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子星:宇宙中的极端天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子星:宇宙中的极端天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uli.wiki/online/Nstar.html

中子星是一种由中子组成的极端致密天体,其形成、演化和物理特性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种神秘天体的基本特征。

1. 形成和演化

大质量恒星(> 8 倍太阳质量)在演化末期会发生核坍缩型超新星爆炸,大部分恒星物质会被抛射到宇宙空间中形成超新星遗迹,而在其中心会留下一个富含铁的致密核。在极强引力的作用下,原子核被压碎,核外电子与原子核里的质子结合成中子,形成一个巨大的中子天体。如果这个天体的质量小于TOV极限,中子简并压可以与引力达到平衡,就会演化为中子星;否则,它会继续坍缩形成恒星级黑洞。

中子星形成后会高速自转,也被称为脉冲星。初期主要通过中微子辐射快速损失能量,随后以坡印亭流和脉冲星风的形式缓慢释放能量,导致自转逐渐减慢。孤立的中子星最终会停止辐射,成为"死"中子星。而在双星或多星系统中的中子星,可以通过吸积伴星物质来补充能量,演化过程更为复杂。

2. 密度和磁场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极高的天体,典型中子星的质量约为1个太阳质量(约$2\times10^{30}$千克),但半径只有约10公里,平均密度达到$10^{14} , \rm g , cm^{-3}$,是水密度的一百万亿倍。其史瓦西半径约为3公里,仅为其表面半径的三分之一,说明中子星非常接近坍缩成黑洞的状态。

中子星表面磁场极其强大,源于其前身星的磁场。前身星表面磁场约为100高斯,半径约$10^6$千米。坍缩成中子星后,半径缩小至原来的$1/10^5$,根据磁通量守恒,中子星表面磁场增强至前身星的$10^{10}$倍,即$10^{12}$高斯。某些中子星表面磁场甚至可达$10^{15}$高斯,远超地球磁场(不到1高斯)和人造磁场(约$10^5$高斯)。

中子星磁场结构类似地球磁场,有北磁极、南磁极和磁轴。磁轴与自转轴通常不重合,导致磁场随自转高速转动并产生辐射。脉冲星辐射主要由磁场中带电粒子加速产生的同步辐射或曲率辐射,这些粒子在磁极附近加速,因此辐射呈双锥形分布。磁极随脉冲星自转扫过地球时形成脉冲信号,使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规律的脉冲。


图 1:脉冲星磁场以及辐射

参考文献:
[1] Oppenheimer J R, Volkoff G M. On Massive Neutron Cores[J/OL]. Physical Review, 1939, 55(4):374-381. DOI: 10.1103/PhysRev.55.374.
[2] 图片来自于 Jake Parks, Atmospheres are key to pulsar-proofing exoplanets。链接:图片网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