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爱鸟日:上海春季迁徙候鸟大盘点
国际爱鸟日:上海春季迁徙候鸟大盘点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这是一个普及爱鸟知识、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意识的重要节日。上海作为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众多野生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场所。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在上海迁徙季节中常见的鸟类吧。
水鸟方队
东方鸻
东方鸻属于鸻形目鸻科鸟类,是春季迁徙部队的先头部队。它们通常在三月中旬就出现在长江流域等地的开阔草坪地带,但不会长期停留,只是稍作休息后就会继续向北迁徙。
大滨鹬
大滨鹬属于鸻形目丘鹬科,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春季时,它们会在上海的沿海滩涂等地觅食补充能量。此时的大滨鹬已经开始换上繁殖羽,肩部呈现出醒目的栗红色斑块和白色羽缘。
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是鸟类中持续飞行距离最远的记录保持者。三月下旬开始,就有斑尾塍鹬个体到达上海。它们从澳大利亚等越冬地起飞,多在沿海区域集结成群,以滩涂上的双壳类、蟹类、沙蚕等底栖动物为食。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春季时,黑脸琵鹭的头部会长出丝状淡金色的装饰羽,颈部也会变成淡黄色,这是进入繁殖季的标志。滩涂湿地是黑脸琵鹭在上海的主要停歇地,有时也会与白琵鹭混群活动。
林鸟方队
除了水鸟,林鸟也开始了迁徙之旅。随着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等冬候鸟逐渐离开上海,各种鹟类、柳莺类等候鸟开始途径上海。
红喉歌鸲
红喉歌鸲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雄性喉部呈红色,能够发出悦耳多变的鸣声。春季时,它们会在公园绿地等处停歇,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
北灰鹟
北灰鹟整体呈灰色,长相低调,是春季迁徙部队中较为常见的林鸟。它们喜欢站在树枝的高处观察周围环境,主要以空中飞行的昆虫为食。
大杜鹃
随着气温升高,芦苇荡中东方大尾莺开始放声歌唱,与此同时大杜鹃也悄然而至。它们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卵产在东方大尾莺的巢中,让其代为孵化和育雏。
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关爱和保护这些身边的鸟类,共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