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硒是人体必备元素!解析8个硒的功效以及如何补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硒是人体必备元素!解析8个硒的功效以及如何补硒

引用
1
来源
1.
https://drglowbeauty.com.tw/news/article/top-8-benefits-of-selenium

硒(Selenium)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在健康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硒在免疫功能、抗氧化力、调节甲状腺功能,及某些慢性疾病预防中的角色逐渐被揭示。

值得注意的是,硒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不少健康专家与研究指出,适量补充硒对人体有显著的益处。让我们带你一同探讨硒的功效,以及如何有效地补充硒,帮助你了解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硒是什么?为什么人体需要它?

硒(Selenium)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需要的量不多,但少了它,很多重要的功能都跑不動。硒无法由人体自行制造,但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身体,并储存于骨骼和肌肉,在体内主要以含硒蛋白(seleniumprotien)的形式存在。

硒在人体内是作为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关键成分,能帮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并保护细胞免受伤害。此外,硒还参与甲状腺素的代谢,活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可能在预防某些疾病(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

如果体内硒不足,可能会让免疫力及甲状腺功能双双低下,导致疲劳、抵抗力变弱,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下降,甚至增加感染风险。

8个硒的功效,解鎖微量元素的神奇力量

根据多项研究指出,硒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主要功效包括:

一、抗氧化、抗老

硒参与了許多抗氧化酶的运作,(特别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当细胞在代谢时,会产生「自由基」的有害分子,如果堆积过多,会攻击我们的细胞,造成老化、发炎,硒的角色就是帮助这些抗氧化酶快速清除自由基。

你可以把硒想象成身体里的「灭火器」,在自由基开始破坏之前,及时扑灭它,维持身体的运作,从而延缓细胞老化,保持年轻的状态。此外,硒的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降低慢性病风险,维持身体健康

二、调节甲状腺功能与促进减重

甲状腺是硒元素含量最高的器官,而甲状腺负责掌管全身的代谢,硒的角色就是把不活跃的甲状腺素(T4)转化为能发挥作用的活跃甲状腺( T3),这样甲状腺才能正常运作。从而维持新陈代谢。如果硒不足,甲状腺功能可能会下降或发炎,导致疲倦无力等症狀。

此外,硒通过改善甲状腺功能,还能帮助减少瘦素阻抗。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当脂肪储存增加时,瘦素水平会上升,告诉大脑减少食物摄取和增加能量消耗;相反,当脂肪储存减少时,瘦素水平会下降,刺激食欲。因此硒有助于促进瘦素信号的正常传递,对抗瘦素阻抗,有助于减少脂肪储存。

三、增强免疫系统

硒就像是免疫细胞的「充电器」能帮助我们减少感冒、病毒感染的机会,甚至有研究说,硒对病毒恢复的速度也有帮助!

四、预防心血管疾病

长期适量补充硒具有保护心脏之作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硒元素亦可通过抑制氧化压力、发炎反应、血管细胞凋亡和及钙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维持血管健康。

五、维持生殖健康

对男性来说,硒具有抗氧化能力,能保护精子的DNA不受外在氧化压力破坏,同时硒蛋白能促成精子结构的形成,以提升精子的活力与数量;对女性而言,硒元素保护卵巢抵抗氧化压力,抑制发炎,促进正常排卵与维持卵巢功能,提升女性生育力。

六、促进皮肤与头发健康

硒能帮助细胞修复,改善皮肤状态,还能对抗头皮屑,维持头发健康。如果你因为压力或饮食不均衡掉发,适量补充硒可能会让情况改善!

七、减少慢性发炎

当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时,健康会慢慢受到侵蚀,甚至可能引发关节炎、自身免疫疾病等問題。硒有抗发炎特性,就像在发炎处灭火一样,帮助身体恢复平衡。

八、提升认知功能

硒能保护脑细胞免受氧化压力的影响,有助于减缓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中老年人补充硒,能降低失智的风险。

适合补充硒的5大族群

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对某些族群特别重要,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 免疫力低下者:经常感冒或容易感染病毒的人,适当补充硒能提升免疫功能。
  • 甲状腺疾病患者:硒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减少甲状腺异常风险。
  • 慢性疾病高风险族群: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硒能减少慢性发炎。
  • 压力大或熬夜族:硒的抗氧化特性能减轻压力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 素食者或饮食不均者:硒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饮食单一可能导致摄入不足,补充硒就变得很重要!

富含硒的食物

人体无法产生硒,因此可通过天然食物补充,以下是几种硒含量丰富的食物:

食物类型
说明
巴西坚果
每颗含硒量极高,是天然硒的绝佳来源,每天吃 1-2 颗即可满足每日需求,但需适量避免过量摄入。
海鲜类
鲑鱼、虾和鳕鱼,不仅富含硒,也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贝类(牡蛎、蛤蜊)和虾,提供高含量的硒,对维持免疫力和甲状腺功能尤为重要。
蛋类与家禽
鸡蛋和鸡肉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硒来源。
全谷类与豆类
糙米、燕麦、红豆等是素食者补充硒的良好选择。
蔬菜类
大蒜、洋葱、花椰菜。硒含量虽不如动物性来源高,但仍是良好辅助。

如何补充硒?打造黄金平衡

虽然硒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例如海鮮、堅果、蛋類和全穀類,但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環境影響,像是土壤硒含量下降或偏食,都可能導致攝取量不足。尤其是素食者或飲食單一者,更容易缺乏這種微量元。

因此,适度补充硒营养补充品是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硒的好方法,能帮助提升免疫力、维护甲状腺功能,促进整体健康。

硒每日摄取量:别让过多或不足毁了健康!

硒的摄取需求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异,适量补充对身体健康至關重要。以下为卫福部「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第八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硒每日建议摄取量(单位:微克 μg):

年龄
每日摄取量
每日上限
婴儿 (0-6 个月)
15
40
婴儿 (7-12 个月)
20
60
儿童 (1-3 岁)
20
90
儿童 (4-6 岁)
25
135
儿童 (7-9 岁)
30
185
儿童 (10-12 岁)
40
280
青少年 (13-15 岁)
50
400
成人 (16 岁以上)
55
400
孕妇
60
400
哺乳期
70
400
  1. 婴儿
    婴儿对硒的需求相对较低,但成长过程中需要稳定补充以支持免疫系统和抗氧化功能。可以通过母乳或婴儿食品摄取足量硒。

  2. 青少年与成人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与抗氧化需求提高,因此建议每日摄取 50-55 微克硒。可以通过饮食中的坚果、海鲜或谷类达成。

  3.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
    因胎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硒需求量增加。建议每日摄取60-70 微克,确保胎儿的免疫及甲状腺健康。

摄取过量的风险

硒过量(>400μg/天)可能引起以下副作用:

  • 急性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
  • 慢性症状:掉发、指甲变脆、神经系统异常(如麻木感)、皮肤疹。
  • 严重情况:硒中毒(称为硒中毒症),可能影响心血管及生殖系统健康。

因此,建议遵循每日建议摄取量,若有特殊健康需求,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补充,确保安全与效果兼顾。

无法通过饮食补充硒?试试硒营养补充剂!

你是否因饮食限制、偏食或吸收不良,而面临硒摄取不足的困扰?许多族群,例如长期素食者、肠胃吸收不良者、或工作繁忙无法均衡饮食的人,可能无法从日常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硒,进而影响免疫力、甲状腺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解决方案:硒营养补充剂

通过口服补充剂直接补充硒元素,让硒的吸收效率大幅提升,不再受肠胃功能或饮食习惯的限制。

硒营养补充剂的特点

  • 高效吸收:直接进入血液,由静脉注射,经由血液循环直接供应用于细胞,补充速度快。
  • 剂量控制:由专业医师评估,量身规划最合适的剂量。
  • 安全无负担:安全配方,适合多种族群使用。
  • 复方设计:除加入硒元素外,专门配方也加入多种抗氧化营养素,提高全身性抗氧化抗发炎效果。

硒营养补充剂的好处

  • 增强免疫力:快速提升体内抗氧化能力,帮助抵抗外来病原侵害,尤其适合免疫力较弱者。
  • 调节甲状腺功能:维持甲状腺激素的代谢与平衡,改善疲倦、情绪不稳等问题。
  • 促进肌肤健康:帮助减少自由基对肌肤的伤害,让肤质更光洁有弹性。
  • 降低慢性病风险:帮助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风险。
  • 全身抗氧化防护:全身性的抗氧化效果,为细胞提供保护,延缓老化进程。

如果你无法通过饮食获得足够的硒,硒营养补充剂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让你轻松维持健康。

全文参考资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enoprotein
  2. Huang , Z., Rose , A. H., & Hoffmann , P. r. (n.d.). The Role of Selenium in 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3277928/
  3. Holger steinbrenner, & Helmut sies. (n.d.). Selenium Homeostasis and Antioxidant Selenoproteins in Brain: Implications for Disorder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500141/
  4. Yaofu fan, Shuhang xu, Huifeng zhang , Wen cao, Kun wang, Guofang chen, Hongjie di , Meng cao, & Chao liu. (n.d.).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for Autoimmune Thyroid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276677/
  5. Susan j fairweather-tait, Yongping bao, Martin r broadley, Rachel collings, Dianne ford, John e hesketh, & Rachel hurst. (n.d.). Selenium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812787/
  6. Siarhei a dabravolski, Vasily n sukhorukov, Alexandra a melnichenko , Victoria a khotina, & Alexander n orekhov. (n.d.). The Role of Selenium in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Progres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509649/
  7. Shuai yuan, Ye zhang, Pei-yu dong, Yu-mei chen yan, Jing liu, Bing-qiang zhang, Meng-meng chen, Shu-er zhang, & Xi-feng zhang . (n.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Potential Role of Selenium, Selenoproteins and Selenium Nanoparticles in Male Fertilit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44956/
  8. Pamela toh, Jessica l nicholson, Alyssa m vetter, Marla j berry , & Daniel j torres. (n.d.). Selenium in Bodily Homeostasis: Hypothalamus, Hormones, and Highways of Communication.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499772/
  9. Rhianna-lily smitha. (2024, April 18). How Do Minerals Affect the Menstrual Cycl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proteomics/news/how-do-minerals-affect-the-menstrual-cycle-385891
  10. Meire ellen pereira, Júlia vicentin souza, Maria eduarda andrade galiciolli, Fernanda sare, Giovanna scorsin vieira, Isabeli lopes kruk, & Cláudia sirlene oliveira. (n.d.). Effects of Selenium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or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95638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