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荔枝蝽: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荔枝蝽: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n.agropages.com/Bcc/Bdetail-1415.htm

荔枝蝽是一种主要危害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害虫。本文将详细介绍荔枝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帮助果农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害虫。

英文名:Litchi stink-bug

异名:荔椿、臭屁虫

简介:荔枝蝽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属于半翅目蝽科。主要危害荔枝、龙眼、柑橘、黄皮、番石榴、桉树、枇杷等植物。主要分布于福建崇安、江西寻邬、贵州赤水以南地区。

为害症状

成虫、若虫均吸食嫩梢、花蕊和幼果的汁液。被害部分呈褐色细纹及斑点,常常引起落花落果。成虫还能分泌臭液,使花果和嫩叶、嫩梢枯焦和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

  1. 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
  2. 越冬及初次虫源:以成虫在树上郁密枝叶丛及建筑物的缝隙等隐蔽处越冬。
  3. 天敌:平腹小蜂、卵跳小蜂、线虫等。

形态特征

形态

  1. 成虫:雌虫体长为24~27mm,雄虫为22.5~24.5mm。体似盾形,黄褐色。头小,复眼,单眼各1对,复眼肾脏形,紫红色或咖啡色。单眼镁红,位于复眼之间。触角丝状,4节。喙坚短,4节。前翅膜质,紫色而有光泽。前胸向前下方倾斜,臭腺孔开口于后胸侧板近前方处。腹部背面红色,腹面被白色蜡粉状物。雌虫腹部第7节腹面中央有一纵缝而分成2片。
  2. 卵:椭圆形,初产时淡绿色,少数淡黄色,近孵时变紫红色或深灰色。
  3. 幼虫:共5龄,5龄体长18~20mm,色泽略浅,中胸背面两侧翅芽伸达第3腹节中部,第1腹节甚退化。将羽化时,全体被白色蜡粉。1龄椭圆形,体长5mm,初鲜红后变深蓝色,前胸背板两侧鲜黄色。2龄体长8mm,长方形,橙红色,外缘灰黑色,3~5龄体形色泽同2龄。3龄体长10~12mm。4龄体长14~16mm,翅芽明显。5龄体长18~20mm,翅芽达第3腹节中部。

生活习性

成、若虫遇惊扰即落地假死或放出臭液。

防治方法

防治

  1. 农业防治:
  • 低温时期(10℃以下),荔枝蝽不易起飞,振动树枝或用竹竿轻打细枝,捕捉堕地下成虫。
  • 在荔枝开花期,则应用捕虫网沾牛尿、人尿,并用捣烂之虫体熏蒸正在树上交尾的成虫,使之掉入网中杀灭。
  • 荔枝椿象产卵于树层下部的叶背,卵块较大,易于察觉,可在3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产卵盛期,采摘孵块消灭之。采卵时对被寄生的卵(卵为黑色),应放进寄生蜂保护器内,以繁殖天敌。
  1. 药剂防治: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雾,每株喷洒7.5~10千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