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周公吐哺”:周公礼贤下士的历史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周公吐哺”:周公礼贤下士的历史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chengyu/499330.html

“周公吐哺”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讲述了周公旦为了接待贤士,常常在洗头时握着湿发、吃饭时吐出口中食物的故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周公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说,尽管自己身份尊贵,但仍然非常重视人才,经常在洗头和吃饭时中断,去接待来访的贤士,生怕错过天下英才。他希望伯禽到鲁国后,能够谦虚谨慎,不要因为国家强大而骄傲自满。

历史典故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封地在周,故史称周公或周公旦。他才华横溢,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立下赫赫战功。

周初,周公被封于鲁地,但他选择让长子伯禽前往鲁国就封,自己则留在镐京,与召公一起辅佐周武王。在临行前,周公语重心长地告诫伯禽:“我虽身居高位,但仍需时刻保持谦逊,礼贤下士。我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握着湿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只为及时迎接来访的贤士,唯恐失去天下英才。你到鲁国后,务必要勤于政事,爱民如子。”

周武王病重时,周公忧心忡忡,因为当时周朝刚刚建立,天下未定,百业待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于是,周公前往祖庙,向先王祷告,祈求保佑武王康复,自己愿意代死。后来,周武王病危,当时太子诵年仅十三岁,他对周公说:“我担心诵(即周成王)过于年幼,无法治理如此庞大的国家。在众多兄弟中,只有你最有才干,我把诵、把整个周国都托付给你。”

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摄政,代行国政。周公辅佐武王时,就以睿智过人、才能出众著称,处理政事得心应手。他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还制定了周礼,对祭祀、占卜、会盟、饮宴、朝贡、婚娶、殡葬等仪式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武王去世后,周公摄行天子职务时,全心全意、大公无私,人们都纷纷称颂他,这就引起了一些王室贵族的猜忌。因此就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谣言传遍京城镐京,连周公的弟弟召公也产生了怀疑,留在殷都的“三监”更是怀疑,甚至产生了不满。商封王之子武庚便乘机串通管叔、蔡叔,并联合东夷发动了叛乱。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周公引用商代历史,说明辅政大臣摄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辅政大臣为保治殷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伊尹辅佐成汤,到甘盘辅佐武丁,莫不如此。自己一定会效法伊尹、甘盘,效忠周室,竭诚辅助成王,这才消除了内部的误会,稳定了周王室。对外,周公毅然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杀死了叛乱的武庚和管叔鲜,俘虏并放逐了蔡叔度。

周公摄政七年,在周成王二十岁时,周公还政于他,自己仍尽心辅佐,并精心创立了周朝的礼乐典章制度。

结语

“周公吐哺”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周公礼贤下士的风范,更展现了他为国家选拔人才、任人唯贤的治国理念。这个故事至今仍激励着人们,无论地位多高,都应保持谦逊,礼贤下士,为国家和社会选拔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原文来自国学梦网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