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运行稳定 风暴潮、海浪预警预报更加及时、精准
自主研发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运行稳定 风暴潮、海浪预警预报更加及时、精准
超强台风"摩羯"来袭,成为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也是继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之后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对此,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相继发布了最高级别风暴潮和海浪双红色警报。这也是今年第二个风暴潮、海浪双红色预警。
今天(9月8日)上午,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发布风暴潮、海浪警报解除通报。受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的影响,9月5日中午至7日上午,广东珠江口到江门沿海出现了50到90的风暴增水,广东阳江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出现了100到37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南岛的北部和东部出现了70到300厘米的风暴增水;9月7日,广西沿海出现了100到18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出现了达到当地红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广东省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和海南省琼海市出现了达到当地蓝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目前,"摩羯"已登陆越南沿海并减弱为热带风暴,上述沿海潮位已恢复正常。本次台风风暴潮警报解除。
海浪方面,受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的影响,9月3日夜间到7日夜间,南海北部出现了8到13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北部湾出现了6到9米的狂浪到狂涛区;广东西部、海南北部近岸海域出现了5到7.5米的巨浪到狂浪,广西近岸海域出现了4到5.5米的巨浪,广东东部、海南南部出现了2.5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目前受影响海域的浪高已减小到警报发布标准以下,海浪警报解除。
在本次台风海洋灾害应急过程中,自主研发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运行稳定,风暴潮、海浪预警预报更加及时、精准!2023年底,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妈祖·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正式业务化运行,今年汛期应用到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本次超强台风"摩羯"强势来袭,"妈祖"模式运行稳定,预报精度和时效较以前有大幅提升。
海浪、风暴潮等海洋自然灾害破坏力强,给我们生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减少海浪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损失,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技术和设备投入,做到了精准、及时预警预报。
此前在海洋环流、海浪数值预报模式方面,我国海洋预报业务和科研部门一直依赖国外开发的海洋数值模式。2018年以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推进自然资源部海洋预报"芯片"工程研发,成功研制了自主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妈祖"1.0版。
据悉,"妈祖"模式可以提前5到7天对所有的海浪灾害过程进行一个有效的提示,对防灾减灾有一个巨大的时间上的提升。同时,海浪预报时效也从原来的120小时扩展到现在240小时,可以达到10天,分辨率也大大提高。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浪预报室组长邢闯表示,该模式分辨率一直在提高,现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全球的海浪模式,分辨率能达到10公里;到了中国近海可以达到三公里;到了近岸,最精细的可以达到百米级的量级。
而我国自主研制风暴潮集合数据预报系统,不仅风暴潮集合预报的成员数大幅增加、考虑情景更加全面,从风暴潮数据的计算到风暴潮产品生成发布,整个流程也缩短到仅有15分钟。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室副主任刘秋兴表示,从计算到后期处理的流程所用的时间就在15分钟左右,以GPU改造之前的风暴潮数值模式为例,开展这么大规模的风暴潮集合数值预报,至少需要10个小时,不能满足现在业务化预报的需要。而这套集合数据预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为风暴潮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内容来源:总台央视新闻、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