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不起!潘德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不起!潘德明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D99F6U80514DRS5.html

这个长假,你是否已在旅行的路上?发达的交通让我们昨天还在漫步北京中轴线,今天就可以抵达大洋彼岸感受异国风情,这种机会让生活在百年前的人根本难以想象。

下面这张照片中推着自行车的青年非常了不起,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20世纪30年代,他花7年时间完成了环球旅行的愿望。年仅22岁的他走过了数万里、途经40多个国家、受到20多个国家元首的接见、收集了诸多名人的笔迹……他叫潘德明,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徒步环球旅行第一人",不仅以足迹丈量了世界,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文化收藏。

正在赶路的你,不妨来认真读一读这位旅行家"壮游"世界的故事。

从亚细亚步行团到孤身一人

1930年夏天,潘德明在《申报》上读到一则《昨日亚细亚步行团出发记》的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七位男女壮士组成步行团,立志要用双脚走遍亚洲,步行团出发前作出如下壮阔的宣言:

在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为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觉得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在每一个步伐中,我们要显出大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要在每一个步伐中,给世界以极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途程的最终点。

这则宣言瞬间点燃了潘德明隐藏已久的激情,这一年他22岁,正是最富有冒险精神的年纪,原本只将旅行视为时髦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也将改变国人的精神,他决定要追随这些青年而去。

在一封1930年的信件里记载,潘德明与这支队伍汇合后,陆续有队员因旅途的艰辛退出,行至越南时,步行团仅剩三人。潘德明在信里说道:当时各地侨胞赠送的旅费数目惊人,如果步行团在南洋群岛一带华侨聚集地走一遍,得到的钱一辈子也吃用不完,因此步行团其他两位成员便以此为目的收拢路费,而潘德明建议向西行,那里华侨稀少或几乎没有华侨居住,但却是步行团在华侨面前大吹特吹要去的地方。终于,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刚迈出国门,便因路线分歧只剩潘德明孤身一人。

跨越国界,收获友谊

在1931年的书信中记载,当时新马地区的华侨称潘德明为"为国环球的人"。当时唯一与著名侨领陈嘉庚齐名的华商、南洋地区永安堂的创立者胡文虎,成为了最早资助他旅程的人,他创立的《星洲日报》大肆报道潘德明的旅行,胡文虎也成为第一个在留墨集上题词的人:"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潘德明到达新加坡后,计划去印度,出发前他必须得到驻外领事的签字,然而却被新加坡领事馆拒绝,理由便是步行团分裂时的原因:某些人拿了周游世界的名,向南洋的富翁骗了很多旅费以后就回家了。

潘德明不甘心放弃自己的计划,他在名人留墨集的扉页写道:

余此行乃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的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霜雨雪,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的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

或许是这一段话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真正的青年精神,最终领事馆同意为潘德明办理出国签证。

1931年4月,潘德明跨越马六甲海峡,来到印度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拜访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后经介绍,他与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见面。那时,甘地将亲手编制的一块三色布赠予潘德明,并对他说:希望我们两国迅速地自强起来。甘地的赠言让潘德明的旅行目的变得更加清晰起来。曾经出于个人梦想的旅行,开始具备关乎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非凡意义。

历经磨难,收获赞誉

1932年,潘德明从波斯、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寄回家17封信,记载他穿越印度原始丛林与荒无人烟的阿拉伯大沙漠,遇到过猛虎、强盗以及种种险境。他随身携带一面铜锣,遇到猛兽时就敲锣将其吓退。在阿拉伯沙漠遭遇强盗绑架时,强盗搜到这面铜锣,却并未搜到枪支之类任何武器。强盗以此判断潘德明是一位善良的旅行家,竟然把他送出了沙漠。

潘德明途经埃及时,遇到了中国派往埃及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他们翻译了《阿拉伯通史》以及家喻户晓的《一千零一夜》,将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与潘德明相遇后,四个年轻人为其旅行精神感动,一路同行了两个城市。

1933年,潘德明自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士、法国等地写回家的信里记载,他途经保加利亚时,感染了疾病。保加利亚政府担心这会影响到国家声誉。于是,保加利亚国王要求全国最好的医生为潘德明治疗,并要求必须将身体调养到比病前更好,才准许其离境。

1933年夏天,外交家顾维钧在潘德明前往法国爱丽舍宫拜访法国总统勒布伦后,邀其会面。后经引荐,拜访了当时在法国养病的张学良,张学良在留墨集上题下"壮游"二字。

继续前行,书写传奇

1934年抵达美国,1936年开始筹备组建蒙藏科考队……潘德明的脚步还到达了哪些地方?

这是一段跨越7年的环球旅行,潘德明用双脚丈量世界,用勇气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完成了个人的梦想,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