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vLLM 推理引擎性能分析基准测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vLLM 推理引擎性能分析基准测试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qq_36221788/article/details/142982659

本文将介绍vLLM推理引擎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性能表现,重点关注--enable-chunked-prefill和--max-num-batched-tokens这两个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详细的基准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些参数如何影响模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测试环境与方法

在开始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设置环境变量VLLM_TORCH_PROFILER_DIR来保存追踪文件。以下是启动vLLM服务的基本命令:

docker run --runtime nvidia --gpus all \
    -v /data1/data_vllm:/data \
    -p 8001:8000 \
    -e VLLM_TORCH_PROFILER_DIR=/data/mnt/traces/ \
    --name qwen_llm_3 \
    --ipc=host \
    swr.cn-east-3.myhuaweicloud.com/kubesre/docker.io/vllm/vllm-openai \
    --model /data/Qwen2.5-72B-Instruct-GPTQ-Int4 \
    --max-model-len 102400

接下来,使用benchmarks/benchmark_serving.py脚本进行性能测试:

/usr/bin/python3 vllm/benchmarks/benchmark_serving.py --backend vllm --model /data/Qwen2.5-72B-Instruct-GPTQ-Int4 --dataset ShareGPT_V3_unfiltered_cleaned_split.json --profile

测试案例描述

本案例主要分析--enable-chunked-prefill的启用/禁用以及--max-num-batched-tokens参数的调整对性能的影响情况。参数描述请参考官方文档:https://docs.vllm.ai/en/stable/models/performance.html#chunked-prefill

测试数据集

测试数据集来自GitHub上的公开数据集:https://github.com/vllm-project/vllm/blob/main/benchmarks/README.md

测试结果分析

启用chunked-prefill的测试

我们进行了多轮测试,每次调整--max-num-batched-tokens的值,从64到8192不等。以下是关键发现:

  • 当--max-num-batched-tokens较小时(<512),prefill阶段耗时较长,但decode阶段速度较快。
  • 当--max-num-batched-tokens较大时(>=512),prefill阶段耗时缩短,但decode阶段耗时增加。
  • 在本测试集中,当--max-num-batched-tokens超过2048时,prefill和decode阶段的耗时几乎无波动。

禁用chunked-prefill的测试

在禁用chunked-prefill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 当--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过小(<=512),部分请求会因上下文长度超出限制而失败。
  • 当--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较大(>=2048),prefill阶段的耗时几乎一致。

数据可视化分析

以下是关键指标的可视化结果:

总览-耗时&吞吐量

  • 除了开启--enable-chunked-prefill且--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较小时会影响总耗时,其他情况几乎无差别。
  • --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越小,触发chunked-prefill情况越多,prefill耗时大于decode阶段带来的耗时收益,导致总耗时变长。

Time To First Token (TTFT)

  • 启用--enable-chunked-prefill时,--max-num-batched-tokens<512时,值越大,prefill耗时越长。
  • --max-num-batched-tokens>=512之后,prefill耗时相差不大,这可能与测试数据集中的长文本请求较少有关。

Time per Output Token (TPOT)

  • 启用--enable-chunked-prefill时,--max-num-batched-tokens越短,就越快将序列送去decode,耗时就越短。

Inter-token Latency (ITL)

  • 都是decode阶段,它和TPOT走势是一致的。

结论

  1. 测试数据集对测试情况影响较大,该测试集为官方提供的1000例无长文本(上下文基本在512内)的测试集,生产调优需要根据场景进行重新分析。
  2. --enable-chunked-prefill如果开启,--max-num-batched-tokens的大小设置会影响总耗时和吞吐量:
  • 如果设置的过小(<256),该值越小耗时越长。
  • 如果设置>=256时,耗时和吞吐量几乎无影响。
  1. 相比总耗时和吞吐量,--enable-chunked-prefill如果开启,--max-num-batched-tokens的大小设置对prefill和decode两阶段耗时影响较大:
  • --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越大,prefill阶段耗时越短,decode阶段耗时越长;相反值越小,decode阶段耗时越短,prefill阶段耗时越长。
  • 但--max-num-batched-tokens超过一定值时(本测试集超过2048时),两者几乎无波动。
  1. --enable-chunked-prefill如果未开启,请求上下文长度会受限于--max-num-batched-tokens的设置,如果值设置的较小,则上下文大于该值的请求将会请求失败。
  2. 测试过程中其他结论:
  • --max-num-batched-tokens设置的值需要大于模型上下文长度--max-model-len。
  • --max-num-batched-tokens需要大于batched的序列(请求)数量--max-num-seqs。
  • --max-num-batched-tokens的设置还会受到机器可用显存(乘以--gpu-memory-utilization)限制,因为KV-Cache大概需要占用的最大显存大小公式如下:
    KV_cache_size = 2 * n_layers * n_heads * seq_length * d_head * precision * batch_size
    
    这个公式是用来估算Transformer模型中KV缓存大小的。下面是公式中每个参数的详细解释:
  • 2:这个系数是因为每个注意力头都有两个张量需要被缓存:键(Key)和值(Value)张量。所以,对于每个头,我们都需要存储两个张量的内存。
  • n_layers:模型中注意力层的总数。在Transformer模型中,每个编码器或解码器块通常包含一个自注意力层,所以这个数字通常等于模型的块数。
  • n_heads:每个注意力层中注意力头的数量。在多头自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中,模型会将注意力机制分割成多个“头”,每个头学习序列的不同部分。
  • seq_length:序列的最大长度。这是模型在单次推理中可以处理的输入序列的最大长度,包括提示(prompt)和生成的补全部分(completion)。
  • d_head:每个注意力头的隐藏维度。这是每个头中键和值张量的维度大小。
  • precision:数据的精度,它决定了每个参数需要多少字节来存储。常见的精度包括:
  • FP32(单精度浮点数):4字节/参数
  • FP16(半精度浮点数):2字节/参数
  • INT8(8位整数):1字节/参数
  • batch_size:批处理大小,即模型一次推理中同时处理的序列数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