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看过孩子眼睛吗?眼白发蓝是什么问题?
你仔细看过孩子眼睛吗?眼白发蓝是什么问题?
近期,一则关于1岁婴儿因缺氧症状就医的案例引发关注。医生在检查中发现,该婴儿不仅面色苍白,其眼白(巩膜)也呈现异常的蓝色。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出婴儿患有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仅为60g/L)。经过一个月的补铁治疗,婴儿的贫血状况明显好转,同时眼白发蓝的情况也有所改善。这一案例引发了人们对眼白发蓝现象的关注,它是否真的与贫血有关?
巩膜发蓝的真相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文中将“变蓝”二字打上了引号。这是因为我们通常看到的蓝色巩膜,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巩膜本身的颜色,而是巩膜下层结构——葡萄膜所显现的颜色。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结合下图了解眼球的结构:角膜和巩膜构成了眼球壁的外层;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这三部分,是眼球壁的中间层。
巩膜是眼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的坚韧不透明组织,起到保护眼球内部结构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巩膜的厚度在眼球的不同部位有所不同:通常在眼球的后部最厚(约1mm),向前至赤道部逐渐变薄,而在眼外肌附着处最薄(约为0.3mm)。
葡萄膜的得名源于它鲜明的特征——富含血管和色素。它对眼球内部结构具有营养作用,同时负责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当一些原因使得巩膜变薄时,就会让巩膜深层葡萄膜的颜色显现出来。
蓝色巩膜可见于哪些情况?
早产儿以及6个月以下的婴儿
原因是这部分宝宝巩膜发育可能尚不完全,其下颜色较深的葡萄膜组织会透过薄薄的巩膜显现,可能使其呈淡蓝色。(拓展阅读👉:宝宝眼白发蓝正常吗?)
这部分宝宝的蓝色巩膜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步呈现出正常的瓷白色。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较多见于成人,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由于铁缺乏导致巩膜胶原纤维变薄,使得下层葡萄膜蓝色可见。这部分患者的蓝色巩膜可随着缺铁性贫血的好转而恢复。
对于儿童,有研究认为蓝色巩膜在儿童人群中特异性较差,不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所以建议大家遇到孩子巩膜呈蓝色,可以先请医生评估,而不是盲目补铁。一些由于基因异常影响胶原合成或加工的遗传综合征
这一类综合征相对罕见、临床特征复杂,一般不以蓝色巩膜为主要特征。
例如蓝色巩膜可见于成骨不全的患者。成骨不全的常见表现包括身材矮小、骨畸形和复发性骨折,骨外表现包括蓝色或灰色巩膜(蓝色通常更深,见下图)、听力损失、皮肤过度松弛、关节过度伸展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等。
如上所述,蓝色巩膜可见于正常婴儿,虽然也可见于一些遗传综合征,但通常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平素健康的情况下,发现可疑的蓝色巩膜时先保持镇定,可以请医生评估,如有需要,大于6月龄的儿童和成人,可先查个血常规看看。
说到这儿,我们就再来聊一聊,大家都很熟悉却往往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现的缺铁性贫血。
儿童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之所以说“出其不意”,是因为轻中度的缺铁性贫血常常是无症状的,且即便存在轻度贫血,孩子通常营养状态良好(身高体重增长良好),往往是在儿保筛查或者急性疾病时查血被发现。
重度的贫血婴儿会出现嗜睡、苍白、易激惹、喂养困难、心脏扩大和呼吸过速,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有些症状可能要在铁剂改善病情后才会引起注意,如精力不足、皮肤轻度苍白或发黄(非黄疸)和异食癖(异食癖是指患者强烈渴望进食非食用物质,包括黏土或泥土、岩石、淀粉浆、粉笔、肥皂、纸张、纸板或生米等,详细介绍可参考下文👇)。
缺铁性贫血可能的危害有哪些?
虽说轻中度的缺铁性贫血可不影响营养状态,但其潜在的其他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神经认知发育损伤
缺铁性贫血与幼儿的神经认知发育损伤相关,包括减慢视觉和听觉处理速度。还可能与屏气发作、不安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热性惊厥
有数项研究证实,热性惊厥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存在关联(但并未证实铁缺乏与发生热性惊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幼儿可能需要筛查有无铁缺乏。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轻中度受损
有研究表明,铁缺乏可能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轻中度受损相关,包括IL-2和IL-6生成减少;接种疫苗时缺铁的婴儿对疫苗的体液反应会降低。运动能力下降
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运动能力下降,部分原因在于铁是酶驱动有氧代谢的一种必要辅因子。即使没有贫血,储备铁减少也与实验动物的运动能力下降有关。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缺铁性贫血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相关。
哪些孩子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下图总结了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有相关风险的个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铁剂的补充、膳食的指导或者进行贫血的筛查。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这些风险的婴幼儿,也需要定期儿童保健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贫血的筛查。
发现孩子贫血该怎么办?
首先是咨询医生,进行贫血原因的分析。
医学上贫血的分类多、病因复杂,医生拿到一张提示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的血常规报告,会进一步查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若结果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降低)、红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Mentzer指数(MCV/RBC)大于13,可能会经验性地补铁治疗,一般治疗4周后复查血常规评估治疗效果。
当补铁治疗有效时,则进一步证实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那么就需要继续补铁,补铁时间需持续至血常规恢复正常后的1-2个月。(关于补铁的注意事项,可参考这篇:孩子都需要补铁吗?铁剂怎么选?)
若检查结果不符合上述缺铁性贫血的特征,除了进一步收集病史、家族史以外,可能需要完善其他检查来进一步判断。(想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这篇👉:学看血常规 | 咋知道孩子是不是贫血?贫血了要吃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