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冬天来了,这件事要做好……
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冬天来了,这件事要做好……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冷天气不仅带来体感上的不适,还可能对血压造成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在过去30多年间翻了一番,而在中国,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那么,寒冷天气究竟如何影响血压?高血压患者又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寒冷如何影响血压?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全球高血压报告》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在过去30多年间翻了一番,从1990年的6.5亿增至2019年的13亿。其中,近半数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患病情况,约八成的患者未能获得充分治疗。而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显示,2018年我国年龄≥18岁的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27.5%。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个高血压。
根据研究,寒冷天气通过多重机制影响人体血压:
- 首先,低温刺激皮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进而血压升高。
- 其次,寒冷环境下血液黏稠度上升,红细胞和血小板更易聚集,加重了心脏负担,也增加了血栓风险。此外,冬季基础代谢增加,心率加快,血管紧张度提高,进一步推高了血压水平。
- 同时,冬季昼短夜长导致的激素节律改变,也可能干扰血压的自然调节。
值得关注的是,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别以为自己没症状就离高血压很远!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可长期没有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高血压!所以,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患者如何应对寒冷季节?
面对寒冷带来的血压挑战,高血压患者需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心血管健康: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 首先,应坚持规律用药,即使在血压看似稳定时也不得擅自停药。
- 其次,要加强血压监测,建议每日晨起和晚间测量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如血压波动超过平时20mmHg以上,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 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在气温过低时长时间室外活动,以免受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急剧上升。
在生活习惯方面,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夜间室温维持在适宜范围,使用电热毯等取暖设备时要确保安全。外出时,要佩戴好帽子、围巾等保暖用品,特别是保护好手脚等易受凉部位。
在运动方面,建议选择下午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或室内瑜伽等,避免清晨进行剧烈户外运动。
科学饮食与健康管理助力血压稳定
饮食与健康管理在高血压防控中同样重要。根据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原则: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 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下,并避免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同时,应多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柑橘、菠菜等,有助于调节血压。
- 此外,冬季水分流失隐蔽,应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对于咖啡和酒的摄入,应适量控制,尤其是饮酒,现在更倾向于推荐不饮酒以避免对血压的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措施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重心理与情绪管理。冬季社交活动减少、恶劣天气引发的情绪波动可能间接影响血压。建议通过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深呼吸等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家人的关怀与支持也至关重要。
寒冷季节是对血压的一次考验。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规律的药物治疗以及密切的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应对寒冷带来的血压挑战,享受健康、平安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