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力量: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沟通的力量: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沟通是维系家庭和谐的基石。从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到曾国藩的家书,再到现实生活中因沟通不当导致的家庭悲剧,无不证明了良好沟通对家庭幸福的重要性。本文将为您揭示沟通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有效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作为生活的场所,家为家庭成员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沟通,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需要。
孩子通过与父母沟通,满足自身所需和了解父母所需;父母之间通过沟通,达成家庭协议,维持家庭生活的平稳运行,之后,家庭关系才得以和谐维系。
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优秀的家庭,往往是几代人接力式的努力造就而成。
**一个有爱的家庭,不仅能让身体得到依靠,也能让心灵得到歇息。**
**而一个能好好沟通的家庭,才能让家里充满爱与温暖。**
一个家为什么不幸福?
很多人都认为:穷才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但事实上,幸福来源于每个人的内心感受,物质只是幸福的基础,但是并不是幸福的全部。
真正良好的家庭关系,在于平等的交流。
**一个相对平等的家庭中,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育有九子个个成才,其中有三位是院士。
梁启超对子女教育虽然严苛,却也经常听取子女的意愿,因材施教。
不论孩子们身在何处,他都会常常写信交流开导,甚至在信上直言关心想念,希望他们不要因为学习而劳累身体。
而孩子们也是如此,梁思成就算在海外留学,遇到学业上的问题或者感情上的问题,也都会主动写信请教父亲。有了父亲的书信,即使在异国他乡遇到问题时也迎刃有余,不再孤独。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藏在每一封漂洋过海的书信和每一次的叮咛和关心中。
而孩子们对父亲的爱,也在字里行间表露无疑。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就是“一个亲切有味的父亲,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家庭的沟通模式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包括他的事业、他的学业、他的婚姻。同时,家庭的沟通模式也影响着家族的兴衰。**
沟通,是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
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只能让彼此的隔阂越来越大;而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家庭充满爱与温暖。
胡适曾在回忆录中讲起一件往事。
小学时,一个初秋的傍晚,胡适吃完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件背心。姨妈看到后,就拿了件衣服给他说:“穿上吧,凉了。”
胡适随口回了句俏皮话:“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邻居们听到后,便将这话告诉了母亲。原来胡适四岁丧父,在当地,说这样的话,是犯忌讳的。
回到家后,他本以为会遭到一顿打骂,可母亲却关上房门,轻声对他说:“你父亲一辈子善良正直,受人尊敬,你要敬爱你的父亲,要向他学习,千万别丢他的脸。”
听了这话,胡适羞惭地低下了头。
正是在母亲的谆谆善诱下,此后胡适勤勉读书,最终成为文学大家。
**遇事若一味指责、抱怨,只会让家庭分崩离析。**
好好说话,用心交流,相互之间的沟通越顺畅,一个家的凝聚力才会越强。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37岁就任礼部侍郞,后来还当过总督,封侯拜相。尽管位高权重,但曾氏子弟无一人骄奢淫逸,大多成为国家栋梁。
长子曾纪泽是著名的外交家,收回伊犁,为国家统一做出卓越的贡献;次子曾纪鸿在数学上颇有建树,只可惜英年早逝。曾家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旺族,100多年来有名望的240余人,大多成为教育界、科技节、艺术界的精英。
为什么曾家经久不衰?这与曾国藩重视家教、重视家庭沟通密切相关。
曾国藩那样日理万机,但他依然经常给孩子写家书,非常重视亲子沟通。
与孩子交流时,曾国藩懂得用“说服”而不是“压服”,他从不先入为主地指责孩子,他会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没有逼迫之意,没有责怪之怨。
弟弟曾国荃在江西练兵时心不在焉,有见异思迁之意,曾国藩给曾国荃写信,先自我反省,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把自己弊病一一说给他听,没有严厉训斥弟弟,弟弟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哥哥的建议。
而且,曾国藩始终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比如,他不希望孩子穿过于华美的衣服,自己也很节俭,一件青布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所以说,**家族兴旺需要几代人的托举,或者有远见有格局的长者引路,这其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便是沟通。**
沟通真的很重要,无论和谁相处,有沟通,才有感情;有沟通,才能解决矛盾和冲突;有沟通,才能消除疏远和隔阂......从而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不幸的家庭
往往选择了最差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有的家庭总是欢声笑语,有的家庭却总是充满怒吼和咆哮?**
正是因为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以不健康的沟通方式来表达情感或者负面情绪。
许多夫妻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对另一半即使是出于好意,说话时也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话到嘴边就变成了指责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便出现危机和裂缝。
有的父母明明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有的儿女明明心里非常在意父母,但是双方却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人的话脱口而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严重的冲突。
震惊全国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折射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问题,吴谢宇曾说:“我想表达,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在最亲近的父母面前,吴谢宇竟然没有表达真实感受的能力。
可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除了需要生理上的营养,更需要心理上的补给。**
**而这种心理营养主要来自亲人的肯定和认同。**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以粗暴、消极的方式去沟通,那么家庭氛围就不可能和谐。
反之,能经常耐下心来好好沟通,才能让家里充满爱与温暖。
**生活中那些不幸的家庭,往往都选择了最差的沟通方式。**
**而家人之间这种恶劣的沟通方式,往往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备受折磨。**
今年6月份,重庆市一小区内,33岁的刘某因家庭矛盾,在家中与妻子发生激烈争吵后,情绪失控将妻子伤害致死,随后畏罪跳楼自杀。
事发当天,两人因谁去送孩子上学的问题争执不下,最终情绪失控导致悲剧发生。他们的儿子,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无助地哭喊,希望父母能够冷静下来,但悲剧最终还是没能挽回。
据邻居透露,刘某与妻子婚后经常因琐事争吵,但没想到这次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因为一件送孩子上学的小事,就导致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家庭悲剧,实在是太让人惋惜。**
婚姻本就是一门功课,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要一起相处,很难不为鸡毛蒜皮和各种事务争吵。
如果夫妻双方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那就很难把婚姻关系维系好。
**好好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维持关系和谐的基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温柔和随和留给了外人,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却苛刻无比。
殊不知,言语在表达深情的时候,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表达伤害的时候,却比刀还锋利。
家庭成员之间如果不能好好沟通,那么冲突和矛盾就会成为贯穿每一天的日常。
久而久之,再亲的亲人也会产生隔阂,再好的关系也会分崩离析。
**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魏征敢于直言进谏,而唐太宗李世民则能虚心接受,这种君臣之间的沟通艺术,对于家庭中的沟通同样适用。**
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这时候,好好沟通,提出意见来解决问题,耐下心来诉说彼此的心声,才能创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如何用沟通改变心智模式?
家庭中,很多人知道“沟通很重要”,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想要通过沟通来解决。
可是他们往往执着于单纯的表达以及沟通的结果,根本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沟通,反而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互相伤害。
沟通的前提,是需要学会沟通,懂得沟通。如果没有掌握沟通的能力,就找不到“通”的关键点,找不到一致认同的方向,那么,再怎么交流都没有用。
戴老师的父亲以前到处冲,到处跑,后来迷上了赌博,经常不着家,也不也不养家。为了生计,戴老师的母亲就一个人养几百只鹅、十几头猪供他和哥哥读书。
那个时候,戴老师的心里非常排斥父亲,他完全不理解父亲的行为,觉得无法和父亲沟通…...
直到2005年,戴老师在接触学习到心理沟通课程以后,才明白了父亲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内在能量不足,所以缺乏自我认同感,潜意识里总有寻求他人的认可,以此来获取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倾向。
当戴老师从沟通的底层逻辑上明白了这些,就瞬间接纳了父亲所有的一切,他们的沟通方式很快得到改善、关系也变得其乐融融。
戴老师说:“老爸2022年底去世,尽管我非常难受、有非常多的遗憾,但想到过去2005到2022的18年,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又感觉到是多么地幸运。”
如果没有学习沟通,戴老师对父亲可能一直处于排斥不接纳的关系状态,沟通的缺失,或许将成为戴老师和父亲之间永久的遗憾。
学习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矛盾,更是为了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当我们学会了沟通,亲人就能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爱就会在我们之间流动,温暖每个人的心。**
王宝强与马蓉之间发生矛盾的起因是丈夫工作忙忽略了对妻子的照顾,而这其间丈夫的经纪人替他照顾了妻子,之后才一步步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如果双方都能在发生问题时,共同沟通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不会因为一方或双方的问题而直接导致整个家庭的破裂,从而伤害到双方当事人及其家族成员,甚至伤害到下一代。
家庭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很多时候就是因为 沟通的缺失和不到位 ,我们没有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没有真正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家,不应该是压抑情感的地方,而应该是释放和分享情感的场所。
**沟通,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理解。**
学好沟通,才能让彼此更亲近,让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更紧密,让家庭更加兴旺。
**好的沟通,真的可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结语
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就是四个字: 好好沟通 。
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一次次的恶语相加。
再近的关系,没有好的沟通也会渐行渐远。
从今天起,把最动听的语言说给最爱的人听。
**愿我们的沟通,都能成为家庭和谐的源泉。**
**愿我们都能在沟通中成长,让家庭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