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演员贾静雯:放弃学业替父还债,拔掉父亲氧气管,撑起整个家
回顾演员贾静雯:放弃学业替父还债,拔掉父亲氧气管,撑起整个家
“假如你的至亲只能靠呼吸机维系生命,你会选择让他继续下去,还是让他体面离开?”
当这个问题摆在贾静雯面前时,她选择了亲手拔下父亲的氧气管,那一年她才二十出头。
贾静雯做出的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冷血、无情、自私,就连她的母亲也无法理解。
只有贾静雯清楚,这是为了父亲好,即使背上“不孝女”的骂名她也在所不惜。
到底是怎样一份信念,让贾静雯选择亲手送走父亲?
又是怎样一份孝心,让贾静雯接过父亲的担子,扛起家庭的重任?
贾静雯197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在天津,父母都是生意人
贾静雯一出生就是含着金汤匙的小公主。
父母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吃管用度上都给她最好的。
那时,贾静雯的父亲在台北开了一家名叫“天津卫”的餐厅。
这家餐厅在台北有着很高的人气,不少明星前来打卡,成龙、林青霞……等人经常来吃。
贾静雯从小跟着父母在自家餐厅长大,碰见明星对她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
贾静雯小时候比男孩子还要顽皮,整天捣蛋闯祸,经常惹哭邻居家的孩子。
每当贾静雯犯了错,母亲总爱数落她,都是父亲护着她,所以贾静雯自小跟爸爸比较亲近。
一有时间,父亲就骑着心爱的摩托车,穿山越岭地带她出去玩。
贾静雯6岁那年,贾鹏礼出生了,三口之家变为四口之家。
儿女双全后,父母更有干劲了,餐厅的生意越做越好,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餐厅不忙的时候,父亲就开着吉普,带着家人去野炊,享受野外生活。
见多识广的父亲总有那么多的故事讲,贾静雯和弟弟最爱做的事就是缠着爸爸。
为了培养姐弟俩的特长,父亲把他们送去学习骑马、射箭,还亲自教姐弟俩潜水。
这些特长都十分烧钱,在当时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会学习。
而贾静雯不仅家境优越,长相还十分甜美,自打上学起就是校花,十分受男孩子喜欢。
1990年,16岁的贾静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星探看中,当即邀请她去拍广告。
那时,贾静雯还是个初中生,以为对方是个骗子,吓坏了的她赶忙跑回家告诉了父母。
母亲亲自打电话去核实,发现对方确实是正经公司
就这样贾静雯拍摄了人生中第一支广告。
初登荧幕的贾静雯,凭借姣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印象,也成了学校里的“小明星”。
同年,贾静雯接到了电视剧《佳家福》剧组递来的橄榄枝。
“当演员拍戏”的想法在贾静雯的心里蠢蠢欲动。
没想到征求父母意见时,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第一个反对。
他严肃的对贾静雯说:“你还是个学生,学业要紧,不要想着拍什么戏!”
平日里好说话的爸爸,对于姐弟俩的学业要求十分严格。
但那时贾静雯对于表演有着很强的兴趣
她向父亲保证:“绝对不会耽误学习”,一番软磨硬泡后才被允许。
随着这部戏的拍摄,表演的种子在贾静雯的心里生根发芽。
眼见女儿这么喜欢,父母索性也不再阻拦,帮她转学到了华冈艺术学校。
就这样贾静雯开始系统的学习表演,甚至还成了林志颖的学妹。
在1992年,得到导演赏识的贾静雯又接连出演了几部影视作品。
可是还没等到贾静雯像师哥一样红遍台湾,父亲就做了一个决定----举家搬迁到内地发展。
1993年,父亲打算去内地做生意,而贾静雯也跟随家里来到了内地。
没有人能想到,就是因为父亲的这个决定,会使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父母满怀雄心壮志,想把生意在内地做到遍地开花,没成想接二连三的投资都失败了。
那时,贾静雯还没有意识到家里的气氛越来越不对,她正忙着北电的招生考试。
初试时贾静雯一首《茉莉花》直接得了个零分。
苦恼不已的她丝毫没注意到父母紧皱的眉头和鬓边日渐增多的白发。
后来,贾静雯凭借表演科目的精彩演出被北电录取。
而父亲投资失败欠下巨款的事情再也瞒不住了。
为了还债他们抵押了房子,一家人从宽敞明亮的家,搬到了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一家四口和五只猫在这一住就是一年多。
一向乐观健谈的父亲变得郁郁寡欢,人生的大起大落让这个中年男人心里俱疲,然而生活并没有打算放过他。
没多久父亲就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癌。
在巨大的债务和沉重的治疗费用面前,贾静雯只好无奈退学。
那时弟弟年纪还小,母亲在家和医院两头跑,贾静雯成了这个家里唯一有工作的人。
父亲癌症治疗期间,需要打一种药,一针就要5000块钱,压在贾静雯肩上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贾静雯来不及悲伤,也没有时间多愁善感,她只想多赚点钱,给父亲治病为父亲还债。
那段时间,贾静雯忙得连轴转,接连接下好几部戏,只要有钱赚无论是主持还是广告她都接。
最忙的时候,贾静雯一天要跑十个通告,一天下来饭也没吃几口,时间一长留下了胃病。
1994-1995年,贾静雯出演了《那一年我们都很酷》《我的爸爸是主播》《水晶花》《情爱红尘》等多部作品,还担任了一档儿童节目的主持人。
贾静雯把赚到的所有钱都交给了医院交给了母亲。
忙完当天的工作,贾静雯就会赶到医院替一下母亲,让她回家休息休息
每次看着日渐憔悴的父母她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父亲心疼地看着女儿,脸上尽是愧疚:“是爸爸拖累了你”。
贾静雯打湿毛巾给父亲擦脸,温柔地说:“才不是呢,我是您女儿,为您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她心里想着:“只要爸爸能好起来,什么都可以重头再来!”
然而上天并没有听到她的祈求。
患病一年多的时间里,贾静雯父亲病情日渐恶化,癌细胞扩散严重。
病到最后,昔日健壮的父亲已经瘦得皮包骨了,病魔把他折磨得不成样子。
看着父亲遭罪,贾静雯心疼的直掉眼泪,可是每当她扑在病床前问爸爸疼不疼的时候。
要强的爸爸怕女儿担心,总是咬着牙骗她说:“爸爸不疼”。
可是贾静雯知道:“父亲醒着的时候总会疼得呻吟”。
眼见治愈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一天正在工作的贾静雯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匆匆赶往医院之后,父亲已经失去意识昏迷了。
医生给父亲戴上了呼吸机,并给亲属下达了最后通牒。
摆在贾静雯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用呼吸机延续他的生命体征,这样他在生理上还算是“活着”
二是撤掉呼吸机,让他安然地离去。
贾静雯看着病床上的父亲:“那个时候他身体已经变形了,头和外星宝宝一样大”。
她知道父亲很痛苦,但是身为儿女又怎么忍心放弃父母的性命呢。
一旁母亲抱着年幼的弟弟哭的伤心欲绝。
贾静雯闭上眼睛想了想:“爸爸最好面子了,还清醒的时候,他总说自己生病连累了家人,要是让他选,也会想要有尊严地离开吧”
于是,贾静雯选择亲手拔掉父亲的氧气管,让他体面地离开。
看着丈夫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母亲不能接受哭着说:“他是你爸爸呀,你怎么忍心呢!”
情绪激动的母亲不能理解女儿的做法,而这件事被媒体得知后,大肆报道纷纷抨击她“不孝”
作为长女贾静雯没有时间去解释,她只能尽心尽力地安排好父亲的身后事。
在父亲的葬礼上,贾静雯一遍遍告诉自己:“要坚强!你还有弟弟和妈妈要照顾”。
但是一想到从今以后自己再也没有爸爸了,贾静雯再也忍不住了,泪眼瞬间决堤。
父亲走后,贾静雯依旧每天忙得连轴转,父亲留下的债务要还,母亲和弟弟也要指望她。
贾静雯一刻也没有松懈,她知道:“以后这个家全都要靠我了”。
贾静雯和母亲谈心:“如果我们一定要爸爸用呼吸机活着,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如果他能自己选择,他一定会选择有尊严地离开。”
冷静下来的母亲也理解了女儿的行为,懂得她的良苦用心,母女俩和好如初。
1997年,贾静雯先后拍摄了《四千金》、《施公奇案之玉箫神笛》在台湾斩获了“最佳新人奖”有了一定的名气。
之后,贾静雯凭借着《天使夜未眠》《真情狂爱》等作品,在台湾有了一定的名气。
1999年,贾静雯通过《小李飞刀》这部作品进入内地市场。
之后她通过《大汉天子》《倚天屠龙记》《至尊红颜》等多部古装影视剧大火,成功树立起“古装女神”的形象。
尤其是在《倚天屠龙记》中,贾静雯饰演的“赵敏”更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贾静雯说:“爸爸走后,我更懂得怎么照顾人了”。
在工作之余,贾静雯也不忘记时刻关心母亲和弟弟。
贾静雯在节目里提到:“我妈妈总会贴心地为我准备好衣服,做我爱吃的菜,但是她不会直接说我爱你”。
她知道母亲一直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爱意,但是却会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儿女。
所以在很多时候,都是贾静雯去引导,她经常对母亲说“我爱你”。
而且每次回到家里都会先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她一脸幸福地告诉主持人:“我妈妈总是因为我吃外卖生气,还说就算她八十岁了,也要管我”。
虽然是嗔怪妈妈一直管着自己,但是言语里满是被疼爱的幸福感。
贾静雯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妈妈出去旅游散心,母女俩一起逛街
只要是妈妈喜欢的东西,贾静雯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
贾静雯知道,虽然每次妈妈都会怪自己乱花钱,但是心里是开心的。
而贾静雯对于弟弟,更是关怀备至,父亲走后,弟弟变得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日渐下滑。
贾静雯细心地开导他,她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爸爸如果在,看到你这样会非常失望的”。
得知弟弟喜欢音乐,贾静雯就花钱送他去学习,后来还专门为他引荐了欧弟,帮助他的音乐发展。
如今,弟弟贾鹏礼不仅发行了多张专辑,在音乐事业上小有成就,更是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而贾静雯自己,在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现如今也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因为过早失去了父亲,贾静雯更加懂得父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所以为了女儿梧桐妹有亲生爸爸的关爱,贾静雯和前夫的关系一直很好
不仅允许前夫来探望女儿,时不时还会让女儿去爸爸那里住一段时间。
而她和现任丈夫修杰楷,已经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咘咘和波妞。
修杰楷对待梧桐妹也犹如亲生。
贾静雯的微博经常会晒出一家五口的甜蜜合照,三个女儿亲昵的环绕在他们身边。
因为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单,贾静雯和修杰楷时不时就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妈妈,后来更是接妈妈来家里小住。
有了外孙女的陪伴,贾静雯妈妈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开心。
每当看着女儿和妈妈依偎在一起看书,讲故事的画面
贾静雯总会想:“如果父亲还在世的话,如今早已是承欢膝下了”。
在天堂的父亲如果能看到儿女现在的幸福,想必会非常欣慰吧。
回到开头的问题,假如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