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工程建设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论坛 | 丁烈云、江亿院士发言摘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工程建设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论坛 | 丁烈云、江亿院士发言摘编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78091

2月18日,中国建研院在京举办工程建设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论坛,30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围绕学科基础、前沿技术、多领域融合、应用创新等话题,开展学术沙龙研讨。近期,我们将院士们的发言进行整理,作系列发言摘编发布。以下为前沿技术主题沙龙中丁烈云院士、江亿院士的发言摘要。

丁烈云院士:前沿科技赋能"好房子"建设

丁烈云院士指出,前沿技术涉及范围广泛,从"硅基人"和"碳基人"构成的"混合人"问题,到月球基地建设等。他聚焦于"好房子"建设这一主题,认为"好房子"应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等特点。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优化建筑设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生成式正向设计,优化管线设计,减少弯头,调整口径直径,考虑几何布置。

  2. 转变建造方式:构建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推动我国特色的绿色建造体系在"一带一路"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应用。

  3. 提升运维水平:通过传感器感知人的行为,包括心理和生理行为,提供推送式服务。研究空间内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行为,打造建筑智能终端,将建筑从"耗能体"转变为"产能体"。

江亿院士:建筑领域的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

江亿院士主要讨论了能源革命和低碳发展给建筑运行带来的挑战。他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

  1. 建筑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未来建筑将承担产-储-消-调的重要功能。其中,"产"指的是建筑外表面将安装大量光伏设备;"储"是指建筑的柔性用能和充电桩的调节作用;"消"是传统的节能措施;"调"则是依靠建筑和电动汽车来维持电力稳定。

  2. 建筑用热来源:未来建筑将不再使用化石燃料,而是依靠热泵。热泵的低温热源获取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通过回收大数据计算中心等人类活动产生的余热来解决。但这一过程需要解决热量参数变换、低成本热量输送和跨季节储热设施等问题。

江亿院士强调,这些挑战需要中国建研院等机构牵头,推动建筑运行与前沿技术的结合,实现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