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民族唱法的基本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民族唱法的基本知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jbys.com/edu/shengyue/355492.html

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演唱习惯和审美标准著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民族唱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声方式、气息运用、声带运用以及共鸣运用等方面的核心要点。

民族唱法的发声方式

民族唱法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 以假声为主:假声具有拓宽音域、帮助发展高音、婉转柔美的优点,但张力不足,难以演唱低音部分。这种唱法适用于柔和的歌曲,如云南民歌《猜调》。

  2. 以真声为主:真声具有浓厚的原生态感觉,主要通过口腔共鸣和声带整体振动发声,声音洪亮有力。但只适合中低音演唱,高音部分容易导致失声。代表作品有《南泥湾》。

  3. 真假声结合:这是最常用的民族唱法,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使歌声圆润、刚柔并济且富有表现力。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是采用这种唱法。

气息的运用

中国民族唱法在气息运用上有四大特点:

  1. 讲究气口:除了正常吸气点外,还需补充临时气口,如在附点音符、切分音长音后吸气,或在情感高潮处加气口。吸气方式多样,包括偷气、抢气、快吸、慢吸等。

  2. 气息支持: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支撑点在脐上至腰间,便于贮存气息和控制呼气。

  3. 气息控制:在呼气时,吸气肌肉群做下沉运动,形成对抗力量,以控制呼气、保护声带并变化音色。

  4. 灵活运用:除基本呼气方法外,还需掌握润腔中的“嗽音”、“顿音”、“截音”、“颤音”、“沉音”等特殊呼气技巧。

声带的运用

中国民族唱法对声带要求较高,主要特点包括:

  1. 声门靠拢闭合:使气流最大限度转化为声波,发音集中明亮。

  2. 保持弹性平衡:减轻声带负担,获得充分共鸣和音色变化。

  3. 振动灵活多变:声带可做不同张力、厚薄、长短、整体与边缘振动,以及振动幅度和声门闭合程度的变化。

共鸣的运用

共鸣是民族唱法中塑造音色和表达情感的关键:

  1. 共鸣腔体的平衡使用:充分发挥鼻腔(头腔)、咽腔、喉腔共鸣,适当运用胸腔共鸣,配合口腔共鸣,形成垂直柱状共鸣通道。

  2. 共鸣腔管的适度使用:中国民族唱法的共鸣腔管相对细短,喉、咽腔不开得过宽,喉结相对稳定,声音集中、结实、明亮,便于咬字行腔。

  3. 打开喉咙与软腭:在咽腔形成“三叉腔”,获得良好泛音共鸣,使声音通畅甜美。

  4. 固定与游走共鸣焦点:固定共鸣焦点位于鼻腔、头腔最高位置,始终保持;游走共鸣焦点则在演唱行腔中临时形成,是塑造民族唱法特殊风格和韵味的关键技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