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不到现场如何让监管“此地无声胜有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不到现场如何让监管“此地无声胜有声”?

引用
国际在线
1.
https://news.cri.cn/20241218/14fba162-d5d6-f96c-5a2e-f2cc644f1c3a.html

北京从今年的7月1日开始,推出了“非现场监管”体系,对企业监管实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监管不到现场,如何能保证市场监管的有效和精准?

智慧物联实现远程监管

消防监管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大事。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消防救援局的“防灭管一体化综合研判中心”,这个刚投用不久的智慧平台将北京市200余万个企事业单位、机构、场所和工程项目的“防火”信息全部打通,一个平台容纳了多个监管信息。

据介绍,这套系统不仅对消防设备完成了物联感知,还可以对值班在岗情况实现在线监管。

目前,北京消防部门已构建“单位日常防火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等七类非现场监管应用场景,通过信息系统开展非现场检查4万余次,已完成隐患督改3.7万余处。

对民生关切热点问题进行“靶向”预警

实施“非现场监管”措施后,“黑心闭店人”跑路、农民工薪水不能及时发放等民生问题,能得到及时提醒和解决吗?北京市正在探索打造的**“信用+预警监测”穿透式风险监管新模式**,就是对这类民生关切的热点问题,进行靶向预警精准打击。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一个大数据中心开发了一个风险监测的数据平台,其中有一个闭店风险的监测模型,目前有3000多家企业亮红灯。市场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执法检查,降低异常闭店的风险。

近些年来,教培、美容美发、健身房等预付式消费领域恶意卷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北京运用预警数据模型对“充值类”重点行业近6万家企业开展预警监测,可以为潜在风险企业准确“画像”,只要关键指标发生异动,系统就会发出不同“预警”级别提示,为监管执法部门提供翔实的信息。

而对于“面多点广”的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数据模型的使用同样发挥了“靶向”预警作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处处长刘璟卫表示,他们建立了两个机制:一是与27家中资银行建立每周数据交换机制,及时掌握通过银行代发的农民工工资进出账记录情况;二是与住建部门的农民工实名制登记系统建立实时数据对接,及时掌握每个农民工的进出厂记录和工资发放情况。

近年来,脱口秀、相声等线下语言类演出层出不穷,更是受到了青年群体的追捧。由于这类演出往往不受剧本约束,演出中表演者容易发生一些“涉黄”的低俗内容,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现场随机变性大的演出,如何实现不到现场而实现有效监管呢?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王占军介绍,总队研发了针对小剧场的非现场监管系统。这套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研判、语料库比对,及时发现出现不当内容的演出,辅助执法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问题。非现场监管一方面是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另外提高监管工作的质效。

本文原文来自cri.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