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申请再审:完整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申请再审:完整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zcmfw.com/zixun/17416405.html

作为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在法律体系中扮演着终极裁判者的角色。其审判的终局性决定了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不服时,只能通过特定程序寻求救济。在实践中,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的方式,请求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本文将系统阐述如何申请再审,包括相关法律依据、申请条件、具体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申请再审:完整指南 图1

什么是再审申请?

再审申请(Petition for Rehearing),是指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认为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法律规定的错误情形时,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案件的请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再审程序旨在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比于上诉程序,再审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 被动性:需要当事人主动申请启动。
  2. 有限性:并非所有案件都可以申请再审,且再审并非自动改判的程序。
  3. 终局性:再审后的判决通常是最终的,除非通过特别程序如审判监督等方式。

申请再审的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基于以下情形申请再审:

(一)违反法定程序

具体包括:

  1. 违反回避制度,即审判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
  2. 刑事案件中没有公开审理或依法不公开审理;
  3. 未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
  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等。

(二)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例如:

  1. 基于未经质证的证据作出判决;
  2. 根据虚据作出裁判;
  3. 关键证据被违法排除或采纳了明显不真实的证据。

(三)适用法律错误

主要指:

  1. 刑事案件中量刑不当或者定性错误;
  2. 民商事案件中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错误;
  3. 行政案件中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判断失误。

(四)判决、裁定、调解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例如:

  1. 对不特定多数人权益造成侵害的裁判;
  2. 违核心价值观的判决。

(五)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

  1.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吃请;
  2. 收受当事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
  3. 故意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或裁定。

申请再审的条件

并非所有案件都能申请再审,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不得申请再审:

  1. 生效裁判已经超过法定期限:民事案件一般为六个月(自判决送达之日起计算),刑事和行政案件分别为十日或十五日。
  2. 已经经过一审或者二审程序:当事人只能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申请再审。
  3. 针对调解书的再审限制:除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内容违法的情形外,一般不得对调解书申请再审。

此外,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无权申请再审,且每一案件仅限于一次再审机会(除非出现新的证据或法律规定的新情形)。

再审申请的具体步骤

(一)准备相关材料

  1. 再审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 申诉人和被申诉人的基本信息;
  • 具体请求及理由(事实与法律依据);
  • 判决的日期、案号;
  • 提交人民法院主张的新证据或原裁判存在的错误情形。
  1. 原始裁判文书:包括一审、二审的判决书、裁定书等。

  2. 身份证明文件:

  • 申诉人身份证明;
  • 如果由法定代理人提起,则需提供与当事人的监护关系证明;
  • 委托代理人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
  1. 其他相关证据:如新发现的证据材料、原裁判可能存在错误的证据等。


如何申请再审:完整指南 图2

(二)确定管辖法院

  1. 一般情况:

再审申请应当向作出终审判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于作出的第一审案件,再审申请可以直接向其提出。

  1. 特殊情形:

如果原审是高级人民法院,则再审申请应提交至。此外,针对死刑案件或涉及主权问题的案件,再审程序有更为严格的规定。

(三)提交申请

  1. 现场提交:直接到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递交材料,并填写相关送达确认书。

  2. 邮寄:通过挂号信或 EMS 等寄送至相应人民法院,并妥善保存回执作为凭证。

  3. 在线提交(部分法院支持):

部分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已经开通网上立案系统,申诉人可以按照要求上传相关材料。

(四)案件受理与审查

  1. 案件受理:

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将进行形式审查,包括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等。如果不符合规定,法院可能会通知补正或直接不予受理。

  1. 实质审查:

法院对符合条件的再审申请将启动审查程序,通常需要调阅原案卷宗、询问当事人,并可能通知其他相关人员说明情况。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确有错误,会被裁定进入再审。

(五)听证与审理

  1. 听证程序:

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会组织听证,双方当事人需在指定时间到庭陈述意见并进行质证。

  1. 决定是否再审:

法院应在三个月内作出是否裁定再审的决定。若作出再审决定,则案件将被移送给原审判法院或其他适合审理该案的法院进行重新审理;若驳回申请,则申诉人只能通过其他法律途径寻求救济(如提起抗诉)。

(六)再审结果及其效力

  1. 改判可能性:

再审的结果可能是维持原判决、部分改判或全部改判。如果案件被发回重审,需在新的程序中重新审理。

  1. 法律效力:

的再审裁判具有最高权威性,不得再申诉或提起诉讼,除非出现新的证据或特殊法律规定情形。

特别注意事项

(一)时效限制

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申请再审的期限规定。超过法定期限提出的再审申请将被视为无效,法院通常会予以驳回。

(二)材料准备

申诉人应高度重视申请材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建议在提交前专业律师或查阅相关诉讼指南,确保所有材料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三)情绪控制

尽管再审程序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但申诉人仍需保持冷静和理性。过度激动或无理取闹不仅无法帮助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影响自身形象或妨害司法公正。

(四)寻求专业帮助

复杂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议申诉人在必要时聘请律师,以确保其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并提高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案例分析(示例)

案件背景:

张某某因与某劳动争议案,经一审、二审均败诉后向提起再审申请。申诉理由包括原裁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以及审判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公现象。

关键点:

  1. 事实认定:张某某主张其工作年限应被重新计算,但原判将其少算了两年。
  2. 法律适用:认为二审法院未正确适用劳动法相关条款,导致权益受损。
  3. 审判程序:提出某承办法官曾在其他案件中与存在经济往来。

结果:

经过审查,认为存在部分事实不清及法律适用不准的情况,裁定再审。最终,原判决部分内容被纠正,张某某的部分诉求获得支持。

启示:

该案例说明了再审程序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申诉人需提供详实、确凿的证据以支持其主张。

建议

(一)

申请再审是一个复杂且严格的过程。申诉人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并通过规范的提交完整的材料。同时,当事人应充分认识这一程序的严肃性,避免滥用诉权。

(二)建议

  1. 及时行动: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程序。
  2. 专业协助:必要时寻求律师帮助以提高成功率。
  3. 关注细节:对提交材料的每一个细节都给予高度重视。
  4. 理性维权: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情绪化行为。

(三)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再审程序将更加公正、高效。申诉人也将有更多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司法机关会不断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份申诉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处理。

附录

  1. 相关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章“审判监督程序”。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1. 参考文献:
  • 发布的再审指导案例汇编。
  • 各级法院公布的申诉指南及常见问题解答。
  • 如需进一步,可联系当地中级或高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庭或审判监督庭。

以上内容是基于现有的法律框架以及司法实践整理而成,具体操作时请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必要时应专业律师以获取更精准的指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