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是啥?广东人最懂
回南天是啥?广东人最懂
最近,随着强盛暖湿气流的登陆,华南和江南南部迅猛升温,部分地区同比升温10度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广东等地的暖气团几乎是饱和的——饱含极为丰沛的海洋水汽。因此它们一上岸,广西、广东中西部等地立即出现了回南天。水汽一碰到凉凉的地面、家具、门窗、墙壁等,就会就地凝结成细密的水珠,到处都是水汪汪的、潮漉漉的,雾气腾腾的……但凡感受过的人,估计都不会想再体验了。
回南天是什么“天”?
冬春交替,乍暖还寒,当窗外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华南地区的人们立刻明白,回南天来了。
回南天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主要出现在华南一带。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由于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在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容易形成小水珠。
它与我们平常说的“潮湿”也有些不同。“潮湿”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比如夏季台风、暴雨天气,空气一样湿润,但不一定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但回南天光顾过的地方,墙壁都凝结出水珠,成了现代版水帘洞。
在华南沿海,特别是广东广西地区,每年冬春交接之际,回南天总会如期而至,白茫茫的浓雾,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饱和的空气好像随时都能拧出水来。北方的小伙伴可能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魔幻”的体验。
楼道里一直湿润的墙壁、随时可能让你滑到劈叉的地板,还有晾不干的衣帽鞋袜,甚至被子、床铺都是湿的。同时也还会出现困扰全家的难题——拖不拖地?不拖的话湿哒哒的很脏,拖地的话又干不了。
回南天从何而来?
那么这湿哒哒的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冷空气过后,海上暖湿气流迅速回归,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容易产生水珠。
冷暖气流相会于华南地区,这不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华南静止锋嘛。其实将回南天与中国雨带的推移联系起来,会更容易理解。每年春季前后,暖湿气团开始北上,华南地区的人们率先感受到来自海上的暖湿空气。而此时仍有北方冷空气南下,经过长途跋涉和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冷空气的威力已经没那么强大。所以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长时间停留,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但冷暖气团的拉锯,也不是一直保持平衡的,当冷气团势力减弱,暖湿气流迅速北上控制该地区,就容易出现回南天现象。
简单来说,出现回南天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长时间低温:一般来说,暖湿气流到来前,该地至少要持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4℃。由于冷空气长时间控制,物体的表里都冷透了,物体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
快速升温:暖湿气团势力快速增强,控制了该地区,这里突然变得温暖潮湿,水汽就会在较冷的物体上凝结。
就像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冷饮,放一会儿表面就会有小水珠,这个原理是一样的。
肉眼可见的升温
要符合“凉透了”和“热得快”两个条件才会出现回南天现象,所以它一般出现在春季,因为夏季华南地区虽然也有潮湿的海洋气流,但是由于气温普遍较高,墙壁和地板表面不够冷,水汽较难在上面凝结。
什么时候结束?
那如何摆脱这种潮湿的天气呢?回南天一般在冷暖快速转换时才会出现,所以只要持续变冷或持续变暖,回南天都会结束:
持续变冷:如果有新的冷空气南下,空气温度降低至比室内物体的温度更低时,水汽就很难在物体上凝结;同时,干冷的北风重新控制该地区,空气也会变得干燥。
持续变暖: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北上,气温升高,室内物体温度持续上升(高于露点),水汽难以凝结,回南天就会消失。
可是,即便知道了如何让回南天结束,人类也做不到让“回南天”直接消失,所以只能靠各种防潮措施来应对:
关紧门窗防止湿空气大量涌入,是预防的第一道门槛,一般来说,湿度是存在日变化的,早晚的湿度比较大,中午的湿度比较小,所以早晨和晚上尤其要注意关闭门窗。如果需要通风换气,可以在中午开朝北的窗户透气。
其次用空调抽湿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如果你家的空调有除湿的模式,就启用除湿模式,并且调到最低温度即可。如果家里有专用抽湿机就更好啦~
最省钱的办法就是铺废旧报纸,虽然不太美观,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水汽在房间里的聚集凝结并且防滑,还能废物利用。
盐水拖地也是一个妙招,在热水里加盐拖地,盐分的析出会加速水的蒸发,从而使地板干的更快。此外空调除湿、各种干燥剂等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敏感”的电器在潮湿的天气里要坚持经常使用,如果不经常使用的话,这种潮湿的空气容易造成电器短路,减损寿命。如果担心书本受潮,可以用报纸包住书本,放到密封的塑料袋中,放置的地方最好摆上樟脑丸、竹炭包等。
图源:百度图片
你是否见过回南天呢?又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