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老中医:十二条经络循环快速记忆法(干货收藏 老祖宗留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老中医:十二条经络循环快速记忆法(干货收藏 老祖宗留下)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A8JGE8Q0514BMG0.html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形成了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

十二经络循环规律

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人体十二条经络,其实只是三条长长的经络。

第一条: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二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三条: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经络时辰对应表

第一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寅时
3:00~5:00
肺经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辰时
7:00~9:00
胃经
巳时
9:00~11:00
脾经

第二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午时
11:00~13:00
心经
未时
13:00~15:00
小肠经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酉时
17:00~19:00
肾经

第三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19:00~21:00
心包经
21:00~23:00
三焦经
23:00~1:00
胆经
1:00~3:00
肝经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经络在四肢巡行的位置

手臂的内侧拇指一侧:手太阴肺经(简称肺经),中指相通:手厥阴心包经(简称心包经),小指一侧: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
手臂的外侧拇指一侧: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中指相通: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小指一侧: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
腿的内侧靠外:足太阴脾经(简称脾经,小腿以下则居中间),中间: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小腿以下则靠外),靠里: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
腿的外侧靠上: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中间: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后面: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

经络相表里

五行顺序:
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心包

对应的六腑:
胆 --> 小肠 --> 胃 --> 大肠 --> 膀胱 --> 三焦

十二经络详解

  1.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1.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1.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此时在药师法门中末你罗大将守护。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胃经不通: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1.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1.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并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心经不通: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1.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

小肠不通:小腹绕脐而痛,心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1.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膀胱经不通: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1.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肾经不通: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容干;还有神经衰弱。威胁你生命。

  1.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又下寒;手足怕冷,易怒,皮肤易过敏;肌肉关节酸又痛,全身无力,食欲又不振。

  1.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1.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1. 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 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 万一不通变老翁。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闷气喘。

  1. 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 对应区域弯曲痛。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