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催芽与切种技术指南
马铃薯种薯催芽与切种技术指南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薯的催芽和切种是确保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室内催芽、物资准备、药剂准备、切种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环节,帮助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掌握科学的种薯处理方法。
一、室内催芽
播前种薯库升温或将薯种放在室温15-18℃黑暗条件下直至发芽。当顶芽0.5cm、侧芽萌动时开始切种,一般在播种前3-5天进行。
二、物资准备
切种刀、消毒桶、石膏粉、高锰酸钾、苫盖物资(购置遮阳网,彩条布,塑料布等)、风机、网面吨包。
三、适乐时和药粉准备
适乐时准备:即1L适乐时处理6T种薯计算用量,药水比为1:30;
甲基托布津:克露:滑石粉=5:3:92,按1kg配好药粉拌80kg种薯的用量准备。
四、切种
切块用的刀需要每人准备2把,轮流使用。在切块前配制0.3%高锰酸钾溶液用来浸泡切刀,浸泡时间不低于4分钟。烂薯直接剔除,不切。
40-50g整薯用整薯播种。
50g以上种薯要求切块平均块重为38-40g,至少带2个芽眼。如下图,
切后均匀拌药,使每个切面都有药粉覆盖。
装袋后码放整齐,注意白天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夜间保温和通风,必要时使用轴流式风机辅助通风。
最适宜愈伤条件,温度 14-16℃、通风良好、相对湿度90%以上,愈伤在3-5天完成,如不能播种应立即放置于低温下(3-5℃)保存。
五、切面过大的影响
愈伤时间加长。
养分和水分损失增加。
烂薯机率上升。
种薯处理用药量增大。
运输过程中易二次受伤。
切面多易受伤易发生腐烂或发育成弱株。
六、大规模切种的注意事项
工人在工作中的安全以及他们上下班的交通安全。
拌种药剂和消毒的高锰酸钾溶液加强安全管理。
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苫盖,下雨天及时苫盖,雨后及时通风散湿。
块茎大小、消毒药配比、药量控制及切块加强通风、促进愈合是关键环节。
切种前病薯挑拣,且要注意避免品种间混杂。
风机故障应及时停止检修,启动前安全提醒。
成品切块全程湿度控制,保证种薯正常状态(切种至出库播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