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彝刻——数字化民族艺术”:传统手工艺的重塑与创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彝刻——数字化民族艺术”:传统手工艺的重塑与创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ochaowenhua.com/news/470.html

“彝刻”是一段关于文化生命体的探访之旅,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并不是简单地展出艺术家们有关人文传承和数字科技的艺术探索,而是能成为观展者有机地理解文化的一部分。

2023年底至2024年初,“彝刻——数字化民族艺术”艺术展在天津市棉里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由知名留法珠宝设计师、新锐数字艺术家石晓宇担任策展人,非遗手工艺研究者朱彦洁为联合策展人。此前石晓宇曾多次以制片人、导演、策展人、设计师等多重身份与时尚和艺术行业合作。此次展览基于策展人扎实的学术研究,以民族文化和艺术生态为载体,联动其他四位优秀的艺术家,用AI数字化的形式把民族文化和艺术生态留在“永不消逝”的数字空间里。


展览现场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的替代导致更多手工艺逐渐失传,生态也受到破坏。本次展览邀请五位艺术家以民族手工艺与大自然为创作灵感来源,探索用数字艺术的方式来解码与重构那些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元素。整个展厅以充满生机的绿色和象征大自然神秘的紫色为主色调,通过打造数字化时空穿梭通道,以彝族文化为载体,以民族艺术的语言和生命力,绘制出一幅活态民族文化图谱,以此推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策展思路与艺术家选择

此次展览是源于策展人石晓宇的一个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2DMAKL08《应用AI人工智能对彝族银饰图形的文化保护与研究》。策展团队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地区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了解到非遗手工艺彝族银饰的技艺和技法正在失传。在与当地的博物馆馆长进行交流后,在汇总彝族银饰的图形历史及文化价值过程中,发现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非遗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刻不容缓。于是结合石晓宇用3D打印做的珠宝首饰作品及民族图谱促进了此次展览的举办。在策展过程中,基于“数字化”与“民族手工艺”两点要素去选择艺术家。在与艺术家沟通创作灵感和故事的过程中,很多化学反应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所有艺术家的作品之间有着非常深的连接。策展团队所做的就是在一个空间里,把它们连接起来,让它们可以互相呼应,在数字化的宇宙空间里和实体空间中呈现出最美、最艺术性的形态与样子。


谢一白 《虚拟彝境Virtual Habitat》

谢一白的作品《虚拟彝境Virtual Habitat》以植物解析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以传统再造为路径,以彝族绣花纹样与彝族文字为设计元素,通过数字3D技术和现代设计语言与彝族毕摩仪式的植物进行结合创作的方式,视觉化地探讨了其被传统再造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及它可能被改造的方式。本设计作品讨论了关于人与自然、传统与创新、传统文化中的植物的多样性与传统的多样性的表现方式,以植物代指传统的角色,将现代设计元素作为创新的表现。这些概念加上对视觉效果的多样化展示,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世代、文化和宗教的创新路径。


沙玛尤尤 《拂星Daystar》

沙玛尤尤的作品《拂星Daystar》以彝族地区为创作灵感,运用经纬仪等当代设计手法,将具体的空间、消失的时间、传统民艺留下来的符号、千锤百炼之后的闪耀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庆秋(Aqiu) 《朝菌知晦朔》

庆秋(Aqiu)的作品《朝菌知晦朔》提取菌的形态将其拟人化,灵感来源于庄子的“朝菌不知晦朔”——朝生暮死的菌类不了解白天黑夜的来临——借此探讨生命的周期和永恒的核心思想。设计上仿实体手工艺做了很多改造,以数字为手段,尝试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可能性。

此次展览用到了几件装置艺术,有一种首尾相连接的花朵与蝴蝶元素,是否存在特别寓意,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呈现方式和展览主题的相关性?

策展人石晓宇表示,此次装置艺术是策展团队的首次尝试,是在另一次苗族蜡染技术田野调查的路程中讨论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因为任何意义都必须由可感知的符号来承载、传播、解释,艺术的本质特征要求艺术本身落在艺术符号文本所携带的特殊意义上,艺术区别于人类文化中其他表意方式的特点,只能在艺术的意义过程中寻找。这次展览体现出艺术与非艺术意义表达方式的区别。任何物(或事物),都可以成为“使用物—实际意义符号—艺术符号”三联体,因为其意义在“使用物—实际意义符号—艺术符号”三者之间滑动。策展团队选取了“山茶花”及2024年艺术与时尚相结合最流行的元素“蝴蝶”,意在讨论艺术符号在生态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性,与彝族民族性相呼应,带着时尚特性,其主旨都是相互贯通的。策展团队希望用一种更具有立体空间感的策展视角去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联动起来。

钟小兽的作品《嘉会》由虚拟艺术、3D打印和涂鸦等多种方式组成,共同探索中华文明的审美哲学,作品引用龙、凤、喜鹊、牡丹、如意结等多种富含中式特征的元素,追寻一场具有自身诗性的“佳会”,让万物通畅,让所有美好的东西汇聚一下。

石晓宇的作品《彝刻银饰民族图谱》展示了彝族银饰记载着彝族人生产生活中美好的片段,是彝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银光闪闪,纯洁无暇,种类繁多,引人注目、精美丰富的纹样让人充满神秘遐想,古朴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眼球。特别的神韵、原始艺术魅力、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清新自然的风格浑然一体,刻画出彝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彝刻”是一段关于文化生命体的探访之旅,我们希望这个展览并不是简单地展出艺术家们有关人文传承和数字科技的艺术探索,而是能成为观展者有机地理解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将传承匠心与时代创新相结合,做好“民族、艺术、科技”的融合与再生。

策展人简介

石晓宇,知名留法新锐珠宝设计师,毕业于法国高级珠宝学院(HEJ)珠宝设计专业,曾任北影时尚品类特聘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NGTC、GIA 宝石鉴定师,中央党校第一批珠宝设计师,获得2019 珠宝界奥斯卡JNA 钻金首饰奖等多项国际赛事大奖,中法艺设ADABJ 协会会长,春季卢浮宫参展第一位华人珠宝设计师,《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大IP 联名珠宝设计师。

朱彦洁,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专任教师;参与多项省级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设计项目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