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讲好嘉定故事,助力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讲好嘉定故事,助力文化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iadingbao.cn/Article/index/aid/8488249.html

博物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化志愿者则是拉近博物馆与公众距离的“桥梁”,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2002年5月,嘉定博物馆和嘉定区普通小学携手成立“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充分利用教化嘉定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探究嘉定历史,传播家乡文化。

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小讲解员在博物馆这片沃土上锻炼成长。如今,他们已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却仍时常重返博物馆,以更加成熟稳重的姿态,继续为参观者讲述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目前,嘉定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已壮大至50余人,他们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宣传策划、文物保护、内部管理等多个环节。

文化志愿者陈宇娇在嘉定博物馆展厅内向观众讲解嘉定孔庙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徐寅忆于2017年加入嘉博志愿者服务队,7年间,她把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当作拓宽专业边界的好机会。

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获得力量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是我们嘉定标志性建筑,也是教化嘉定的源头和载体……”前不久,在嘉定博物馆的展厅内,陈宇娇神采飞扬地向观众讲解嘉定孔庙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现场观众听得入迷,还不时发问,沉浸于历史之中。

细致的讲解、亲切的笑容,这是陈宇娇担任志愿者的第16个年头,初时她还是一名普通小学的学生,如今已入职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两年有余。从孩童到职场,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源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我还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到孔庙,那座巍峨的仰高牌坊,还有它蕴含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激励着我从事志愿服务讲解,并深入钻研嘉定历史文化。”陈宇娇说。

在陈宇娇看来,志愿服务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启迪之旅。“分享既是输出也是输入,观众在聆听中汲取知识,而我也在每一次的讲解中不断成长与精进。”陈宇娇告诉记者,小朋友天真又热情的发问,以及年长观众和她讨论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些对她都是鼓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讲得更生动,平时必须不断提升自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普通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带教老师周蓉倩,为自己一路见证这支队伍的成长感到自豪。她介绍,如何分析讲解词、理解展陈意图,如何引领观众、控制讲解场面……每一批志愿者都经过严格选拔和专业培训。

“我们在学生三年级时进行选拔,通过筛选后为他们提供培训。假期里,还会安排学生跟随经验丰富的学长‘实习’,亲身体验讲解工作。等他们技能成熟,便可独立上岗实践,直至五年级时圆满结束这一阶段的志愿服务。”周蓉倩说,这段经历对许多学生而言是难以忘怀的。即便步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职场,他们仍会利用闲暇时光,重返博物馆,继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将这份热爱延续下去。

在讲好文博故事中拓宽专业边界

传承与延续的故事,在嘉定博物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里还有很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徐寅忆也是其中一员。

她于2017年加入嘉博志愿者服务队,7年间,她的身影活跃在各类活动中。从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到仲夏夜游的“博物馆奇妙夜”到亲子手工活动,再到专家讲座,她把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当作拓宽专业边界的好机会。

嘉定博物馆陪伴了徐寅忆的整个大学生涯,见证了更好的自己,如今成为博士研究生依旧舍不得离开这里。“嘉博对于我的影响是比较隐性的。”徐寅忆表示,她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五四时期,而嘉博的藏品主要偏向明清时期,比如“嘉定四先生”、归有光、乾嘉学派等,但这并不影响她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满满。

“博物馆能够培养一种文学研究的现场感,这是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让徐寅忆惊喜的是,嘉定博物馆会在特殊节令时复原许多古代游戏,比如高考前在孔庙玩投壶,祝愿学生高中等等。“这是文化遗产‘开口讲话’,也是文学作品活了过来。还有‘专家带你来看展’活动,都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对相关历史文学的学习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不仅如此,她坦言,得益于讲解员的经历,观赏字画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作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情感寄托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她的研究充满了历史感和生命力。

一次意外发现,让她对博物馆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徐寅忆回忆,在一次西大街主题展上,她惊讶地发现了梁启超给黄守孚的楷书题字。她说:“梁启超是文学大家,黄守孚则是嘉定名门之后,两人都曾留学日本。西门黄氏是嘉定望族,其父黄世荣在1901年创办了普通小学,黄守孚后来接任校长。巧合的是,百余年后我恰好从普通小学毕业。”

这次展览让徐寅忆感受到,自己仿佛与历史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她感慨道:“文脉绵远,蔚为大观。嘉定人一直站在历史舞台中央,而博物馆的意义就在这里。”

在志愿服务中做文化推广合伙人

有人说,认识一座城市,从参观它的博物馆开始。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博爱好者渴望加入志愿者队伍。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探索博物馆的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利用自身的爱好与专业,把博物馆的魅力分享给更多人。

因此,除与普通小学携手成立“疁城少年义务讲解队”外,嘉定博物馆自2010年起,每年还会向社会公开招募文化志愿者,至今已有14个年头。“每一次招募活动,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报名信息,现在热心博物馆公益事业的市民越来越多了。”嘉定博物馆办公室主任袁晔珺表示,虽然志愿者来自不同行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文博事业的热爱。

而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背后,离不开良好的志愿者团队建设。袁晔珺认为,志愿者并不是“工作人员短缺时的后备军”,而是“帮助博物馆进行文化推广的合作伙伴”。“志愿者各有专长和特色,是专业讲解员无法替代的。”她表示,在少年讲解队的基础上,嘉定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已壮大至50余人,他们跨越年龄界限,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以各自的专业技能和独特视角,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宣传策划、文物保护、内部管理等多个环节。

不过,想要成为一名博物馆志愿者,只有热情和爱好是远远不够的。记者了解到,嘉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近期已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包括展览讲解岗、活动服务岗、活动策划岗、接待咨询岗、会务文书岗、摄影岗、新媒体运营岗等多个岗位。报名方式有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种,待初审合格后将通知报名者参加面试。面试合格者,还要经过上岗培训后,方可注册加入嘉博志愿者服务队。“欢迎更多热爱文博事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共同守护、传承、展示嘉定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嘉定的历史文化之树更加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袁晔珺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