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幽門螺旋桿菌5問 楊智欽醫師專業解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幽門螺旋桿菌5問 楊智欽醫師專業解答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82&sid=1294&page=1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它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据统计,全球约有一半人口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更高。那么,这种细菌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专业解答。

楊智欽醫師
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好甘心診所肝膽腸胃科特聘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內科學、消化醫學、內視鏡學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跟胃部的關係是什麼?

A:幽門螺旋桿菌是於1982年首次在澳洲被發現,因為外形像S型或螺旋型,而且這隻細菌經口進入到人體後,主要存在胃黏膜上,對胃部的影響最大,所以稱為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因,由於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無法有效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長期帶菌的狀態,進而產生慢性胃炎,隨著時間的增加,會導致罹患胃癌的機率明顯高於一般未被感染的人。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避免日後病變的產生。

要如何知道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A:幽門螺旋桿菌是經口傳染,包括帶有此菌的飲用水、食物及唾液等,進入到人體後,主要存在胃黏膜上,對胃部的影響最大,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主因,由於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無法有效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會造成長期帶菌的狀態,進而產生慢性胃炎,隨著時間的增加,會導致罹患胃癌的機率明顯高於一般未被感染的人。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避免日後病變的產生。

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有部分人會出現上消化道不適的症狀,例如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潰瘍等,他們會到門診接受治療並做胃鏡檢查,經由醫師透過胃鏡做切片檢測得知。另有些人並沒有症狀,是因安排健康檢查而得知。非侵入性檢測方式包括:碳13尿素呼氣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驗及血清學檢驗,皆可得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侵入性檢查則是經由胃鏡,採取小部分胃黏膜組織進行檢查,項目包括快速尿素酶測定、細菌培養、病理組織檢驗、分子生物學分析等。

檢查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但沒有症狀,需要治療嗎?

A: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不見得有臨床症狀,但感染者除了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外,也有很高的風險會引起胃癌、胃黏膜淋巴瘤。研究指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者至少高出6~9倍。

以往的治療指引曾列舉一些需要優先治療的名單,包括:消化性潰瘍、重度慢性胃炎變化、胃黏膜淋巴瘤、一等親屬內曾有胃癌病史者等。但根據2015年的京都幽門螺旋桿菌共識會議的結論,最新的建議是所有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都需要接受除菌治療,才不會有後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要如何治療?

A: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因此治療是以使用抗生素為首選治療,常被使用於除菌治療的抗生素約5~6種,再同時搭配控制胃酸的藥物,例如質子幫浦抑制劑,形成一套配方,以增加除菌的效果。常用於第一線除菌治療,包含有開羅里黴素的三合一療法,曾經有高達9成的除菌率,但因為抗藥性菌株的比例明顯的增加,目前此一配方除菌成功率在大多數國家已經低於8成,甚至不到7成,而不再被接受。目前仍有數種的治療配方為國際的治療指引所推薦,這些配方投予14天的治療,對多數人仍有穩定的療效。

由於第一線三合一療法的除菌成功率可能因抗藥性而下降,患者該用哪種療法,需由醫師進行評估,要考量病人過往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情形,選用適當有效的用藥組合,避免已有抗藥性的配方。若治療前能得到患者的檢體,先進行抗生素藥物的敏感性(有效性)檢測,再選用較為有效的抗生素藥物來治療,更能提高除菌的成功率。

如何知道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清除?影響治療的效果因素?未來還會再感染嗎?

A:當完成除菌治療,需先等停藥至少4周以後,再利用碳13尿素呼氣法確認細菌是否根除。患者將含有碳13同位素尿素的飲料喝入胃內,若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因為喝下的尿素會被幽門螺旋桿菌轉變成氨及二氧化碳,利用分析呼出氣體的碳13含量的比例,便能得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

需間隔數周做檢測,是為了要排除「偽陰性」的可能性。因為大部分的治療不管是否完全根除,細菌數量都會降低,細菌量降到一個程度,若檢測方法的敏感度不夠就檢測不出來。而停藥4周後,殘留的細菌會重新生長到可檢出的數量,這時候的檢測會比較正確。

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很多,依照影響的大小,依序為:(1)病患服藥的順從性;(2)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3)服藥期間,胃內酸度的高低;(4)其他等。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服用藥物治療期間會出現輕度到中度和藥物相關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味覺不佳、頭暈、腹部不適、腹瀉等現象,容易導致自行停藥。醫師在給予病患除菌治療時,應同時給予良好的衛教,以提高患者對藥物的順從性、減少沒有規律服藥的問題。

接受幽門螺旋杆菌除菌治疗成功之后,再感染的概率约为千分之一。得到再感染者大多是处在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如常常到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经商或旅游。另外,同住一起的家庭成员也可考虑接受筛查,以降低新感染或除菌后再次感染的风险。

(整理/畢翠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