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云南“动物王国”:从亚洲象到绿孔雀的奇趣之旅
邂逅云南“动物王国”:从亚洲象到绿孔雀的奇趣之旅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被誉为“动物王国”,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从亚洲象到绿孔雀,从灰孔雀雉到黑颈鹤,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的生态画卷。让我们跟随冬日暖阳,开启一场探索云南“动物王国”的奇趣之旅。
亚洲象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 供图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濒危物种(EN)和附录Ⅰ物种。在中国,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个州(市),其中西双版纳是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分布最多时有280头左右。近年来,随着云南对亚洲象的保护力度增加,亚洲象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整个云南的种群数量也持续增加中。
灰孔雀雉
卢子介 图
灰孔雀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和《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云南,可以在德宏州盈江县、红河州河口县和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方寻找到灰孔雀雉的踪迹。灰孔雀雉远望上去是灰色的,但其实背、翅上覆羽和尾羽端部或近端部具有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眼状斑,非常的“珠光宝气”。
黑颈鹤
周雄 图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鸟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类大熊猫”。黑颈鹤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每年秋天,是黑颈鹤越冬迁徙的季节,为了寻找适合的越冬湿地,大量黑颈鹤不辞辛劳穿行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之间。黑颈鹤对越冬地的环境十分挑剔,在云南,昭通大山包、曲靖会泽、迪庆纳帕海、丽江泸沽湖等地,因生态环境良好、水源清澈、草甸厚实,成为了黑颈鹤理想的越冬地。
白鹇
李盛昌 图
白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自古以来,白鹇因为体态优雅,深受人类喜爱,《禽经》曾记载:“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被称为“闲客”。云南的保山、怒江、普洱等地都有白鹇分布,此外,哈尼族视白鹇为吉祥物,认为它能带来幸福,哈尼族仿照白鹤身姿创作的棕扇舞在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怒江金丝猴
陈奕欣 王斌 图
怒江金丝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很长时间以来,只生活在云南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默默不为人知。直到2011年,专家在怒江的泸水片区发现了怒江金丝猴的踪迹,并拍了照片,将其正式命名为怒江金丝猴。怒江金丝猴虽然叫金丝猴,但是毛发并不是金色的,因为金丝猴是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的统称,又称仰鼻猴,仰鼻猴属下有5种,分别是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位于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是唯一一处常人能近距离观赏到滇金丝猴的地方,也是中国唯一以滇金丝猴保护、繁育、科研、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国家公园。
绿孔雀
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绿孔雀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种类、野生雉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目前仅存云南省境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极度濒危物种。在云南,绿孔雀主要分布于楚雄州双柏县,为保护绿孔雀栖息地,2003年4月,以绿孔雀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经过系列保护措施,双柏县境内的绿孔雀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数量明显增长。截至2022年底,楚雄州绿孔雀数量达300多只,接近全国总数的50%。每年3月至6月,绿孔雀会成群结队出现在保护区的山林间,翩翩起舞,绘就一幅绿色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