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耳鸮: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夜行猛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耳鸮: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夜行猛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dongniao.net/nd/2579/%E9%95%BF%E8%80%B3%E9%B8%AE/Long-eared+Owl/Long-eared+Owl

长耳鸮(英文名:Long-eared Owl,学名:Asio otus)是鸮形目鸱鸮科长耳鸮属的鸟类。它是一种中型猛禽,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区域,包括欧洲、亚洲北部及北美。其显著特征为耳羽簇长,面部橙色,眼睛黄色,体羽呈棕色,带有黑褐色条纹。

外形特征

长耳鸮为中型猛禽,体长31至40厘米,翼展86至102厘米,体重在160至435克之间,雄鸟一般比雌鸟稍轻和更淡色。耳羽簇明显,头部圆大,面部盘圆,眼圈黄色至橙红色,嘴铅褐色,先端黑色。上体棕黄色,布满黑褐色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下体淡色,带有暗色条纹。腿和脚趾被密羽覆盖,爪黑色。

鸣叫特征

长耳鸮的典型叫声是重复的低沉‘呼’声,每隔几秒钟发出一次。此外,它还会发出各种类似猫的尖叫声和狗吠声。

生活习性

长耳鸮偏爱半开放的生境,如森林边缘和开阔草地。它们白天隐蔽于密集的树冠中,黄昏和夜晚开始活动,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田鼠。迁徙习性部分存在,一些个体会长距离迁徙,尤其是在食物短缺时。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月至6月,长耳鸮通常利用其他鸟类如乌鸦、喜鹊的旧巢,或选择树洞筑巢。每窝产卵3至8枚,孵化期约27至28天,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任务。雏鸟晚成性,约45至5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

与短耳鸮相比,长耳鸮的耳羽簇更长,脸上的白色‘X’图纹更明显,下胸及腹部细纹较少,飞行时翼端更细且褐色更浓,翼下白色较少。与雕鸮区别在于雕鸮的面盘边界不明显,耳羽向水平方向伸展。

保护现状

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

长耳鸮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北部、北美大陆。在北美的繁殖区域从加拿大南部延伸至美国的北部地区,冬季南迁至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在欧洲,从英国、法国向东至俄罗斯,南至地中海区域。

其他

长耳鸮在一些地区的数量因栖息地破坏和农业活动导致的鼠类减少而有所下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