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北向资金:从总量到行为的全面解析
一文读懂北向资金:从总量到行为的全面解析
北向资金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动向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本文将从总量变化、风格行业结构以及个股行为三个维度,深入解析北向资金的运行规律,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
总量角度:日、周、月频的总净流入统计
最简单直观的观察角度就是每日/周/月的北向资金总净流入值。
从以上的日频、周频、月频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几点:
- 日频的净流入数据波动较大,比较不稳定,很难看到明显的趋势;而周频、月频数据稳定一些
- 通过周频、月频数据可以看到,自从24年1月底以来,北向资金从净流出转为持续净流入
- 2024年2月的单月净流入幅度比较大,达到了约607亿元;在近3年共计36个月以来,单月北向资金净流入高于24年2月的,只有3个月份:2021年12月(890亿元)、2022年6月(730亿元)和2023年1月(1413亿元)
由于动量效应的存在,以及其他投资者对于北向资金的追随心理,通常来讲北向资金出现正的净流入趋势,在中短期上是对大盘比较正向的指标。但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一些北向“追高被割”的情况,因此资金变化只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观察侧面,不推荐直接用来指导加减仓。
结构角度:北向偏好什么风格和行业
因为资金面通常为短期观测指标,主要用于统计短期边际变化。因此,这里我们选用「近一个月维度」的资金面数据进行分析,但资金面数据通常变化较快,我们不太能刻舟求剑地去投资,下面的分析也不代表对于某些具体风格、行业的投资倾向,小伙伴们还是理性判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从市值的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北向资金近一个月,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成分股上的净流入额。
从图上,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 以近一个月(2024/2/1-2024/3/4)的北向流入来看:
- 净流入主要发生在沪深300成分股内,共有538.1亿元
- 而中证500成分股显示为净流出(-25.6亿元),中证1000成分股小幅流入15.8亿元
- 和历史上比较近的一个北向资金大幅度净流入月份2023年1月相比,本次净流入在大盘上的集中度更高、更极致。
行业上,从流入的绝对值来看:
- 近1个月净流入额最高的5个中信一级行业分别为:银行(140亿)、食品饮料(107亿)、非银金融(62亿)、电子(48亿)、汽车(47亿)
- 最低的为:计算机(-29亿)、传媒(-21亿)、医药(-21亿)、轻工制造(-10亿)、房地产(-8亿)
- 而和2023年1月相比,从本次净流入额上看:
- 显著低配的行业为: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计算机、医药、传媒、轻工制造
- 显著高配的行业为:银行、食品饮料、汽车、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
当然,这些行业的流入流出数据仅代表了最近一个月的边际变化情况,因为资金面通常变化较快,所以不建议大家进行简单的线性外推,在自己做投资决策时,还需结合当下最新的节点、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行为角度:“银行盘”,还是“券商盘”占优
在北向交易的参与者中,可以根据机构是券商还是银行,粗略地将他们的资金分成“银行盘”和“券商盘”。
一般来说,“银行盘”持仓会更久、更稳定,而且基本上呈现出持续流入A股的资金趋势;“券商盘”则有更高的换手率、更分散的持股,资金上也没有持续的净流入趋势。
根据兴业证券金融工程组的研究:
- “券商盘”的资金在中短期的择时能力上,比“银行盘”稍有优势
- 而“银行盘”的优势是,其持仓比例高的股票,后续中长期表现好”的概率会更大
因此,我们也可以分析自己感兴趣的股票,它近期的北向资金流入是配置还是交易为主,以判断行情的持续时间。
从港交所的官网上,可以查询到公开的信息。以某近期北向净流入较多的典型大盘股X为例,3月4日其北向持有结构为:
数据来源:港交所官网(网页链接)
由图可知,前5名分别为:
C00019: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银行盘”)
C00100:JP Morgan银行(“银行盘”)
C00039:渣打银行(“银行盘”)
C00010:花旗银行(“银行盘”)
B01161:UBS证券(“券商盘”)
如果觉得英文公司名有点难以辨认的话,不妨直接看“参与者编号”一列,以“C”开头的是托管商,也就是银行;以“B”开头的则是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证券。
上表可以观察到,这一个月(2月4日-3月4日)的北向机构在此公司上的持股数量变化,我们将增持股数超过2万股的机构均列示在了表中。经过统计,可以看到“银行盘”的流入略胜于“券商盘”。
各位投资者朋友如果有感兴趣的、开通了沪深港通的股票,不妨也在港交所官网上查询一下数据并进行统计,观察北向资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