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机器人工程专业详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机器人工程专业详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645/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自动化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文将详细介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要求、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以及开设院校等信息。

专业发展

机器人工程专业源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机器人方向。2015年,教育部审批确认增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属自动化类,专业代码080803T,首批开设高校为东南大学。截止2023年5月,中国已有267个院校开设本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胜任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知识要求

机器人工程需要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仪器仪表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管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法律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中检测、建模、控制和优化的基本原理和策略,掌握在专业领域中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工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工程系统中控制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某一实际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与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了解自动化类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法规,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课程设置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部分。其中通识类知识一般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等,学科基础知识一般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专业知识一般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优化方法、检测技术与仪表等。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自动化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授课内容
通识类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
学科基础知识
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
专业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优化方法、检测技术与仪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微机原理、系统优化、系统设计与仿真、传感器与执行机构、智能信息处理等

实践教学

机器人工程专业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以及其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通识教育实践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动手能力及基本实践技能,包括军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等。课程实验结合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配套相应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综合课程设计综合多个知识点或知识领域的实践型教学内容,须涉及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等专业技能训练。


机器人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机器人工程专业需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某一方面的具体要求开展设计X习和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或工程设计报告。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工程实际问题为选题的毕业设计,应吸纳企业或行业专家指导和考核。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学生可选择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专业方向继续深造。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开发、程序设计、运行管理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可报考海关、税务局、水利部等国家公务员单位从事海关口岸一线机电产品查验、监管、治安管理、税费综合管理水闸工程运行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等工作。

机器人专业就业图解

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须满足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4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实验教师,本科生与专业实验教师队伍之比应不高于150: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比例不低于90%,并逐渐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及40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分布合理,学科队伍阵容整齐,学术梯队的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为专业发展提供基本师资保障。

教学条件

本专业的教室、实验室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对原理演示和验证型实验应保证每组不多于2人,综合型实验每组学生的任务要有所区别。保证学生课内外学习的上机、上网和实验需求。实验设备有专人维护,能保证实验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有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在企业实习或上课的,要有行业标准、规范和安全方面的教育。鼓励企业在高校联合建实验室,鼓励搭建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毕业设计的内容必须属于本专业学术内容,一人一题,结合工程实际的题目应占有一定比例。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除校内指导教师外,还必须有企业指导教师。

机器人工程教学条件

开设院校

地区
开设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石家庄学院、燕山大学、燕京理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保定学院、邢台学院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能源学院、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晋中信息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沈阳科技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理工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东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X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电子科技学院、长春建筑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大学、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东北电力大学、白城师范学院、长春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X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
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东南大学、江南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阴工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无锡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泰州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江学院、南通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无锡太湖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衢州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合肥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皖西学院、铜陵学院、蚌埠学院、马鞍山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
福州大学、三明学院、厦门华厦学院、阳光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闽南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康学院
江西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赣南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学院、新余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南昌交通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烟台大学、青岛黄海学院、潍坊理工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滨州学院、潍坊学院、烟台理工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青岛科技大学、菏泽学院、山东交通学院、青岛城市学院、山东管理学院、济南大学、枣庄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黄河交通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乡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工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学院、河南科技大学、X学院、安阳工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商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城市学院、荆州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昌工学院、文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荆楚理工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怀化学院、湖南工商大学、长沙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湘潭理工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华立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东莞城市学院、韶关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深圳技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南宁学院、贺州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移通学院
四川
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工业学院、攀枝花学院、吉利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贵州
凯里学院、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京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航空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宁夏
宁夏理工学院
X
X大学、X工程学院、X理工学院

以上仅展示部分开设院校,不分先后顺序,数据来源:阳光高考、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截至时间为2023年5月14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