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博物馆2025年展览计划发布:20个特展贯通古今融汇中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博物馆2025年展览计划发布:20个特展贯通古今融汇中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5/0104/c419392-40395272.html

上海博物馆2025年展览计划重磅发布!从印象派艺术到红山文化,从青铜器到书画精品,20个特展将为观众呈现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2025年,上海博物馆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全年共呈现20个特别展览,其中12个特展将在人民广场馆和东馆举办,2个境外展分别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举行,加上延续展出的6个展览,这些特展将多维度呈现世界文明各个时期的艺术文化成就。

贯通古今:从红山文化到印象派

以春节档为例,农历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为迎接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上博人民广场馆1月14日将率先推出蛇年迎春展。这个一年一度的迎春特展,将首次在独立展厅亮相。来自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上博的文物精品,将见证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让人们感受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鸣。

作为“对话世界”系列的第五个大展,上博1月22日将在东馆呈现“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跨越时代的30余位艺术大家的作品将齐聚一堂,共同演绎一场印象派艺术的盛大派对。

中华文明早期形态如何孕育?中华民族“敬天法祖”观念源自何时?暑期档,“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四展——“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将在上博东馆与观众见面。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6月下旬,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出土文物将集结上海,以实实在在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红山文化特展。

以物论史、以史增信,差不多同期在上博东馆揭幕的“熠熠华章: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亦用考古发现讲述中国故事。展览聚焦华夏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之地和丝绸之路上的商贸要冲,呈现近300件固原出土的西周至隋唐文物精品。姚河塬城址出土的西周时期“稼稷”甲骨文、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萨珊王朝玻璃碗、隋朝史氏墓壁画等,将描绘文化融合的生动画卷。

国庆档,人民广场馆将相继推出“馆藏历代精品书画百扇展”和“暂得楼捐赠陶瓷展”。前者以时间为线索,遴选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不同时期扇面书画100件,其中不乏宋徽宗赵佶《草书七言诗二句》纨扇页、元盛懋《秋江垂钓图》纨扇页、明姚绶《行书诗》扇页、明唐寅《临流倚树图》扇页等鲜少亮相的名品。后者呈现从晋唐到清末的陶瓷佳作,尤以明清官窑瓷器为重,清代官窑瓷器中成对的珍品更是难得一见。

融汇中西:从中国香港到美国纽约

“说到古铜器,大家一般想到的是夏商周三代的辉煌璀璨。相比之下,宋、元、明、清铜器因贴上‘仿古’的标签,未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上博馆长褚晓波说,事实上,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铜器,从三代的固有符号中蜕变,具有自身特色和独特审美标准,对其他装饰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仿古”铜器持续流行,背后的内在驱动因素亦值得深思。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月28日,上博将首次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展”,汇集中美法英等重要机构藏品共200余件,在美国呈现这一时期中国铜器珍品的独特艺术价值,研究它们对于早期青铜礼器传统的解读、传承与发展,并结合同时期的漆器、陶瓷、玉器等,展现文人陈设清供中的怀古风尚与文化自觉。作为两馆友好交流项目,展览9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闭幕后,将移师上博东馆展出。

3月21日,上博馆藏的印章、玉器、漆木器、竹刻等200余件多门类文物将亮相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来自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和重要个人收藏一起,呈现“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这是该馆扩建后的首个特别展览,将通过展示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江南生产和流通的文物和艺术品,探讨在新旧思潮冲击和全球贸易带来大量财富的背景下,江南地区城市居民如何于物质文化、思想、艺术三个层面享受精致的文化生活,使这里成为清初有识之士的追忆对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