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客流观察 | 广州地铁2024年客流年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客流观察 | 广州地铁2024年客流年报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124A06VBS00

2024年虽然离那三年又远了一步,但涨价阴影尚存,上半年天气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广州地铁客流仍然低于2019年,直到年底期盼已久的大环线方才为死气沉沉的数据重新注入活力。

全年总体客流情况

全年总量日均887.92万,较2023年上涨3.58%。其中工作日924.59万,较2023年上涨3.39%;休息日800.93万,较2023年上涨2.98%。

全年分阶段客流趋势

  • 1-2月为春运,节前略有上涨但不多,随后春节假期仍然呈V型反转,但年内客流最低的除夕为工作日,因此客流较往年除夕有较大提升。
  • 3-4月为春季“旺季”,打引号是因为3月表现相比往年略差(往年春节前最高普工往往超3月普工日均十几万,去年达23万)、4月广交会开幕后受雨水连续影响发挥不如往常,仅4月12日表现上佳,拿下妇女节外普通周五最高。
  • 5-6月虽为雨季,但却仍偶有不错表现,如5月13-18日实现连续6天900万+及首个5月工作日千万,6月低谷也没有以往差,但6月下旬未像以往一样提前启动,而是仍在正常水平徘徊。
  • 7-8月为暑运,广州地铁迎来了一年的最高峰,7月工作日日均以极微弱优势战胜2019年,单月破千万天数也持平,但和上半年类似,周五峰值还不错,但普通工作日平平,周末更是远不如2019,甚至被深圳夺走8月休息日日均第一的位置。而整体出峰周期方面,则稍晚于往年,7月第一周可谓拉胯,但8月最后一周又意外表现不错。
  • 9月打击虽没有2023大,但普通工作日表现萎靡,而且也没能录得任何一个正常周末,而且日均客流竟输给了节前的1月,更是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吓。
  • 10-12月为四季度稳定期,终于迎来了各类buff拉升客流,但拉升效果实在是十分有限,普通工作日突破930万难于登天,周末最高也止步在960万下方,一季不如一季,只有3号线东延开通的当天表现不错。11号线开通后,客流终于久旱逢甘霖,迎来了约50万的纯增长,跨年夜也终于破1200万创历史新高。

客流强度

全年里程客流强度以1.356稳居第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撼动深圳难于登天。站均客流强度则仍旧以2.775轻松夺冠,这两项指标的第一名刚好是大线网里面里程相对弱势和车站数相对弱势的城市。

关于客流、拥挤度的事情,可以参见这篇科普文:

换乘系数

每月交通运输部换乘系数如图所示:

广州市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不含广州地铁运营的佛山境内线路及佛山2号线广州南站)月度换乘系数大约为1.84,呈现典型的春秋双峰规律-春运和暑运期间学生长途客流较少,因此系数偏低,没有游客的春节假期更是全年最低谷,而4-5月和10-11月则受展会及长假影响达到小高峰,尤其是广交会和国庆节叠加的10月份为最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交通运输部口径的广佛进站量都出现了较大异常,随后的全年报表中也存在此问题,使得换乘系数失真,故暂时不讨论这两项数据的情况。而广州地铁线网换乘系数也并不等同于广州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系数,前者大约比后者低0.03-0.04,因广佛线佛山段、7号线西延段换乘系数不大,对全网起到了较明显的拉低作用。

此外,11号线开通后换乘系数并没有明显变化,和某些新线量级不大甚至为0的城市,换乘系数却出现了突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轨交占比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会定期公布每月公共交通客运量数据,稍经整理后如上图所示。可见2024年5月以来,广州市轨交占比正式站稳70%大关,较2023年上涨2%左右,总体季节性规律和2023年类似-春运偏低,下半年旺季拉升,8月为全年最高。

和勉力维持增长的地铁客流相比,广州市公共交通总客运量自2月以来则较2023继续略降,说明近年来常规公交客流及出租车客流受打击仍然是相当明显,也对应着电动车大军和网约车的全面崛起。从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来看,网约车客流大约为出租车的2-3倍,这一部分也是广义公共交通范畴,若将它纳入考虑,公共交通客运量大概为1500万/日,和2021年水平就比较接近了,也更能反映全市的公共交通状况。而电动车在短途出行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如何管理则是各地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广州市在2024年末继续升级管理措施,但总体趋势恐怕仍然难以扭转-即地铁客流继续上涨,总公共交通客流在电动车分流下维持稳定。

整体客流形态

2024年广州地铁客流形态大体维持均衡(C型),但周六仅秋季能稳定超过普通工作日,3-5月则是可以超但受雨水影响而不太稳定。和2023年相比,休息日增幅略低于工作日增幅,但差异比预期要小些,主要因素可能只是优惠力度减弱所致,线网自身短期内往通勤型转的趋势得以刹车。将视线放大到全国范围,大多数城市工休两项均值较2023增幅都区别很小,说明有可能是休闲客流培养的速度跟上了通勤客流,而这个“跟上”有一定原因是原本出境游的游客转为了国内游,并使用地铁等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

2025年展望

对照2024预测,无论是新线数量还是客流数据,广州地铁整体表现都不如预期,除了最后一天叠了buff终于把尘封五年的单日客流记录挑落,全年大概90%以上的日子都是在花式挨揍,不是被2019同期压制就是被深圳压制,几乎丧失了“呼吸权”,甚至实时年日均客流是内地最后一个实现超越2023全年的。不过要是把2019的辉煌抛诸脑后,仅看2024对2023的表现,虽然增幅确实偏低,但考虑到2023下半年公共交通优惠力度减弱导致的潜在debuff也有2-3%,实际上和武汉、南京、杭州等新线较少的城市区别也就没有这么大了,只不过在深圳多重buff叠加以及确实更强的人口吸引力面前,确实相形见绌。

而进入2025之后,在城央大环加持下,1月至今工作日客流较去年同期有了难得的显著上涨,如果没有严重的“黑天鹅”事件,全年普通工作日以950万为中轴波动较可期,日均客流也有较大希望超越2019年。

新线方面,在全运会buff带动下,广州今年有望开通一系列新线,使得线网客流有望进一步增长,如果能实现应开尽开,11月全运会期间有望实现日均客流千万的壮举。至于各线路对线网的影响如何,这里先卖个关子,在下一篇推文为大家继续阐述,也希望各位街坊继续支持Metro Bay,提前祝大家身体健康,年年有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