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不受理起诉状以什么理由写起诉书
劳动仲裁不受理起诉状以什么理由写起诉书
一、劳动仲裁不受理起诉状以什么理由写起诉书
劳动仲裁不受理后撰写起诉书,可依据以下常见理由:
第一,仲裁委认定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但实际符合。例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福利待遇、工作时间等典型劳动权益产生纠纷,仲裁委却错误认定不属于劳动争议,此时可在起诉书中阐述该纠纷本质属于劳动争议范畴,符合法院受理条件。
第二,仲裁委以主体不适格为由不受理,但主体适格。比如,虽用人单位主体存在特殊情况,如正在进行改制、重组等,但劳动者与该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其作为适格主体有权提起劳动仲裁和诉讼,应在起诉书中说明主体适格情况及依据。
第三,仲裁委以超过仲裁时效不受理,然而存在时效中断、中止情形。若劳动者曾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未能及时申请仲裁,可在起诉书中详细说明时效中断、中止的具体事由及证据,表明起诉未超过合理期限。
需注意,起诉书中要详细陈述事实经过,准确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清晰阐述诉讼请求,以争取法院支持诉求。
二、什么情况下不经过劳动仲裁可以直接起诉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不经过劳动仲裁直接起诉:
一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工资欠条明确了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争议相对单纯。
二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作出责令支付的行政处理决定,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劳动者依据该行政处理决定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这体现了对行政处理结果的尊重与衔接。
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协议,劳动者可直接起诉。此类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纠纷。
三、到劳动仲裁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到劳动仲裁申请仲裁,通常需准备以下材料:
1.仲裁申请书:需详细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还要清晰阐述仲裁请求,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具体诉求;并说明事实和理由,将劳动纠纷的来龙去脉阐述清楚。
2.证据材料: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与仲裁请求相关的证据,像加班的记录用以主张加班费等。证据应尽量提供原件,若提供复印件,需确保能与原件核对一致。
3.身份证明:申请人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以证明自身身份。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还需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4.被申请人信息材料:需明确被申请人的工商登记信息或注册资料,以便仲裁机构准确联系和送达相关文书。
准备材料时务必确保真实、有效,按照仲裁机构要求的格式和份数提交,以保障仲裁程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