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小心!你的诉讼时效可能会“过期”
【以案说法】小心!你的诉讼时效可能会“过期”
诉讼时效是法律领域的重要知识点,本文通过一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例,详细解释了诉讼时效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规定。
你知道吗?
诉讼时效也有“保质期”
超过诉讼时效向法院提起诉讼
可能会导致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近日,息烽县人民法院小寨坝人民法庭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原告便因未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行使权利,从而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
基本案情
2019年10月1日张某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四借款人民币54800元,并出具《借条》:约定于2020年1月20日前归还借款。
还款期限届满,张某某却并未按时归还借款,李四于2020年7月13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9月25日,原告李四以双方借款金额存在争议为由向法院撤回起诉。2024年9月6日,李四再次向息烽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张某某归还借款。
审理结果
庭审中,被告张某某辩称从2020年9月底后,原告便没有向其主张过权利,本案诉讼时效已过。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张某某出具借条上约定了还款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之后原告于2020年7月13日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于2020年7月13日中断。而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在2020年9月25日后,曾向被告张某某催讨过借款或出现其他导致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故本案诉讼时效自2020年9月25日起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之规定,原告于2024年9月6日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因此,被告对本案已过诉讼时效的辩称意见成立。
最终,法院认定本案诉讼时效已经过,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
法律不保护躺着权利上睡觉的人,法律设置诉讼时效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长期躺在权利的温床上任性而为。若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诉讼,则可能会承担败诉的风险。因此,权利人应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身权利被侵害时,通过法律规定的有效途径向对方主张权利,并保留相关证据资料。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