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制化键盘】基础知识
【客制化键盘】基础知识
客制化键盘,作为机械键盘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键盘爱好者的追捧。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配置和个性化键盘的各个方面,从而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键盘体验。本文将详细介绍客制化键盘的基础知识,包括其概念、组成、材质选择、键帽高度和键盘配列等。
客制化键盘的概念
客制化键盘,顾名思义,就是定制化的键盘,也可以理解为键盘的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客制化键盘(Custom Mechanical Keyboards, 简称CMK)兴起于游戏玩家、程序员、键盘爱好者,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配置和个性化键盘的各个方面,从而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键盘体验。
平时我们能看到的键盘大多长上面这样,再夸张一点的呢可能长下面这样
作为量产大厂,品控、做工、细节,肯定毫无疑问是非常好的,但也正因为量产,在“个性”方面总觉得那么点意思,长得大同小异风格单一,主要还是容易“撞衫”。客制化键盘就不一样了,如图所见
客制化键盘组成
套件:套件通常包括外壳、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定位板以及可能的声音包等。外壳作为键盘的门面,决定了键盘的颜值和整体风格;PCB板则负责电路的连接和信号的传输;定位板用于固定轴体,确保按键的稳定性;声音包则可能包括各种减震材料,用于改善按键的手感和声音。
轴体:轴体是机械键盘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它直接决定了键盘的手感和触发方式。市面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单独轴体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轴体。轴体的手感主要可以分为段落感和线性感两种,段落感轴体具有明显的触发点和触发力,而线性感轴体则触发力相对均匀,按键触感更加平滑。
键帽:键帽是用户与键盘直接接触的部分,其材质、造型和颜色都会影响到键盘的整体手感和外观。客制化键盘通常提供一系列的可替换键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材质(如PBT、ABS等)和造型的键帽,甚至可以制作具有个人风格或特定主题的定制键帽。
套件结构分类
Tray mount还有Case mount
Tray mount托盘式 (外观没有上下壳区分)
Sandwich mount (三明治结构)
Integrated mount 一体式结构
gasket mount 垫片结构
套件夹层
上壳
轴座棉
定位板
PCB
夹心棉
轴下垫
绝缘的PET垫
下壳
常见定位板材质
八种常见材质:PP PC POM FR4 铝 碳 铜 钢
将手感刻画为(从软弹到硬朗)
将音色描述为(从低沉到清亮)
特点以及相应的排序如下:
手感:
- PP:PP材质的定位板通常手感较为软弹,适合追求柔软触感的用户。
- PC:PC定位板硬度较低,容易发生形变,因此手感也相对较为软弹。
- POM:POM定位板的手感也偏向于软弹,与PC定位板相似。
- FR4:FR4定位板硬度中等,其手感介于软弹和硬朗之间,既不过于柔软也不过于坚硬。
- 铝:铝合金定位板的手感通常更加坚固,介于FR4和铜之间,可以提供一定的硬朗感。
- 碳纤维:碳纤维定位板质量和强度都非常高,手感强烈且响应迅速,是极为硬朗的定位板材质之一。
- 铜:铜定位板硬度与钢相当,手感相当硬朗,为键盘提供充足的支撑力。
- 钢:钢板定位板相对其他材质更为厚实,手感最为硬朗,为键盘带来强烈的击键反馈。
音色:
- PP:PP定位板的声音通常较为沉闷,音量相对较小。
- POM:POM定位板的声音也偏向于低沉,音量适中。
- PC:PC定位板的声音最小,最为低沉。
- FR4:FR4定位板的声音相对较小,介于PC和铝之间。
- 铝:铝合金定位板敲击声音相对较为清脆和响亮,但相较于铜和碳纤维,其音色还是略显低沉。
- 铜:铜定位板的声音更为响亮,敲击时产生的音调扎实而清晰。
- 碳纤维:碳纤维定位板的声音清脆且明亮,击键时产生的声音非常悦耳。
- 钢:钢板定位板在敲击时能够带来最为强烈的击键反馈和音调,声音最为清亮。
一行流:
手感(软弹-硬朗)
PP<PC<POM<FR4<铝<碳纤维<铜<钢
音色(沉闷-清亮)
PP<POM<PC<FR4<铝<铜<碳纤维<钢
键帽材质
ABS 是常见的工程塑料,价格比较便宜,也最为常见,手感顺滑,成本较低,在薄膜键盘和入门级机械键盘中应用广泛。缺点是不耐用,易磨损,容易沾染指纹且容易打油出现油腻感。
PBT 材质坚硬、耐磨、手感干爽、不易打油,属于那种磨砂材质,但是材质比较耐磨,大大延长了打油情况出现的时间。且字符加工的难度大,所以在外观上,PBT材质键帽相对是比不上ABS的。
PC 优点包括其低密度和高透光性,这使得它常用于透明键盘上以充分展示键盘的背光效果,增添科技感。然而,PC键帽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粘指纹和刮花,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发黄,因此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
POM 硬度较高,耐磨度非常出色,同时还拥有自润滑的特性。与PBT类似,不过手感却较PBT更为混滑,不够干爽,造价也很高,目前很少有厂家采用,如果经常用键盘打字,ABS的键帽建议不用考虑,因为打油后确实很影响使用体验。PBT和POM,感觉还是PBT的舒服一些。
陶瓷
具有以下优点:
- 触感优秀:陶瓷键帽表面有一层釉,触感温润如玉,使用起来感觉非常顺滑。
- 耐用性高:陶瓷键帽非常耐用,正常使用下很难出现划伤和破损,表面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 易于清洁:陶瓷键帽非常容易打理,使用湿巾擦拭即可保持如新。
- 透光性好:某些陶瓷键帽材质可以轻微透光,与RGB键盘的灯光效果相得益彰,增强视觉体验。
陶瓷键帽存在以下缺点:
- 重量较重:陶瓷键帽的重量几乎是PBT键帽的两倍,尤其是空格键等较大键帽的重量可达20克左右,可能会影响键盘的手感,尤其是对于轻压力轴体,可能需要更大触发压力的轴体来适配。
- 成本较高:陶瓷键帽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市场售价也相对较高,可能比普通键帽贵很多。
- 易损坏:虽然陶瓷键帽本身比较坚硬,但它们相对较脆,不耐摔,使用时需要小心处理,避免摔落或重压。
- 工艺难度高:陶瓷键帽的生产工艺复杂,需要高温烧制和精细打磨,良品率低,因此成本较高。
键帽才知道有4种排列高度
键帽每列高度不完全相同,对于多数机械式键盘来说,从侧面来观查键帽高度,会发现每一列的倾斜角度都略有不同,主要是会往内凹,这样打字起来可以减少手部的负担。薄膜式键盘的侧面几乎都是平的,但少数会像机械式键盘一样也有高度设计。
一款键帽从F区(就是F1那一横排)往下走每排高度不一样,通常以r、r2、r3、r4等等命名。这种排列高度大家通常以r1键帽排列高度:一款键帽从F区(就是F1那一横排)往下走每排高度不一样,通常以r1、 r2、r3、r4等等命名。r2r3r4进行一个简单的命名,然后这个排列高度,每个厂家与每个厂家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厂家常用的高度排列为准。
从键盘的上方数到下方总共会有6列,倾斜角度由上而下通常为R4、R4、R3、R2、R1、R1,将有些键帽翻过来看就会看到这些注记。至于还有一种更高的R5高度,这在目前键盘中算是极少见。另外,有些玩家对于键盘倾斜高度的说法是反过来叙述,由上而下变成R1、R1、R2、R3、R4、R4,虽然数字不同,但代表的意义并无不同。
将机械式键盘的键帽卸下,由上而下分别为R4、R4、R3、R2、R1、R1。换句话说,一把键盘会有4种倾斜角度。
- R1:R1 高度指 Ctrl Win 空格这一排 以及 Shift 、字母Z 这一排键帽的高度
- R2:R2 高度指 A 这一键帽的高度
- R3:R3 高度指 Q 这一排键帽的高度
- R4:R4 高度指 符号 ~ 以及数字和 Esc 、F区这一排键帽的高度
每一排键帽的高度以及键帽表面倾斜度、倾斜方向都不相同,这样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打字过程中双手会更加舒适。
键帽高度
原厂和OEM高度十分类似,是市面上大多数高度。
OSA和SA高度最高,倾斜角度更大。
DSA和XDA倾角几乎是平的,只是高度有些许差异。(注意平键帽和其他键帽手感区别很大,谨慎选择)
键盘配列
全尺寸键盘104/108键(100%配列)
全尺寸键盘拥有4大区块,即功能键区、主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完整具备这四大区块的键盘配列就是100%配列。
这个配列是键盘中最常见的,功能最齐全,占用的空间也是最大的。100%配列中,104键的配列被称之为标准配列,其余的配列都是在104的标准上进行增减得来的。108比104键多的四个键,主要是数字区上面多了四个功能键,主要用于音乐功能,没有指示灯,对于打游戏的人来说还可以多4个额外键位。
98键/96键(95%配列)
这个配列的键盘是将编辑区除方向键外的部分取消或是打散,布局显得更紧凑。这种布局虽然减小了体积,但是很容易误触,上手需要一定的时间。
87键(80%配列)
这个 配列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配列,即 104 配列砍掉了数字键盘区,因为很多人认为独立的数字区没什么用,小一点的 87 键盘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空间。比如我们的笔记本键盘一般就是87键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携带方便,不占地方。
84键/86键(75%配列)
75%配列是最大限度缩减了键盘尺寸,且保留了绝大多数独立功能键的 mini 键盘配列。少数功能键,如lns、F11、F12 等按键(不同品牌出品的产品功能键的设置有所不同)需要依靠 Fn 调出。
87键相比104键体积已经小了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人类奇奇怪怪的需求,人们还是想进一步缩减键盘的体积,于是75%配列的键盘出现了——84键/86键。这种配列比较小众,使用时搭配Fn键也是能满足87键的所有功能的。
68键/71键(65%配列)
这个配列去掉了顶部的功能键区,将编辑键区打散重新布局。体积比75%配列的键盘更小了,68键和71键少了顶部的功能键区,编辑键区也被打散重新排布,比75配列小了很多,使用时需要搭配Fn键,布局紧凑,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适合桌面空间不大或是又便携需求的朋友入手。
61键(60%配列)
这次是在104的基础上将功能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全部砍掉,仅保留主键区。这个配列的键盘仅保留了主键区,连方向键都没有,使用的适合需要依靠组合键来使用,但极小的体积看起来小巧可爱,方便携带,适合经常使用键盘且熟练使用组合键的朋友。
40%配列
61键并不是人类奇怪需求的终点,Vortexgear CORE以及一些客制化的键盘选择了40%的配列,这次连主键区都没能幸免,主键区的数字区被砍掉了!这个配列已经超出正常的范畴了,而且这个配列的量产键盘几乎没有,就不过多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