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22天上市,平均花费535万!A股已有74家“小额快速”定增完成发行
最快22天上市,平均花费535万!A股已有74家“小额快速”定增完成发行
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定增活跃,带动再融资市场回暖。伴随全面注册制的落地,简易程序下的“小额快速”定增受到上市公司追捧。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4家上市公司完成“小额快速”定增发行。
小额快速审核政策
所谓“再融资简易程序”,又被市场俗称为“小额快速定增”。如果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融资总额不超过3亿元且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的股票,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审核流程将比普通定增要快。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要求:
- 严格限制破发、破净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资
- 从严把控连续亏损企业融资间隔期
- 关注存在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情形的再融资
- 从严把关前募资金使用
- 严格把关再融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主业的相关要求
小额快速企业情况
板块分布情况
从板块来看,创业板46家,融资额达92.95亿元;科创板20家,融资额达37.71亿元;深主板7家,融资额达17.12亿元;沪主板1家,募资额达3.00亿元。
受理到上市时长
据统计,截至目前这74家采用“小额快速”定增已完成发行上市的公司中,有28家在2022年获交易所受理,30家在2023年获受理,2024年则有5家企业。
这些“小额快速”定增的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46天,其中:
- 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26天
- 过会到上市公告日平均用时19天
- 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46天
最快用时22天:温州宏丰,为2020年首批采用“小额快速”定增企业。温州宏丰在2020年11月17号获深交所受理,10天后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从受理到获批文仅用10天,受理到上市仅用22天。
此外,2024年新增8家“小额快速”定增企业上市,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用时36天,为安诺其(300067.SZ)。安诺其一直致力于中高端差异化染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在超细纤维用分散染料、高水洗分散染料、环保型分散染料、活性印花染料、低温活性染料、超微环保液体分散染料、数码墨水专用染料,以及多纤维混纺用染料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023年12月27日,安诺其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被深交所受理,2024年1月11日已经注册生效。也就是说,受理后仅16天时间,安诺其“小额快速”定增便获批复。
发行费用情况
据wind数据统计,这些“小额快速”公司的平均发行费用为535.20万元,发行费用的中位值为489万元,最高为1154万元,最低为156万元。
从发行费率来看,发行费率平均为2.97%,发行费率(中位值)为2.47%。沪主板仅有1家“小额快速”定增企业,募资额为3亿元,发行费用908万元,发行费率3.03%。
行业分布情况
从证监会行业来看,完成“小额快速”的74家企业主要分布在19个行业。
排在第一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11家;
排在第二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10家;
排在第三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9家。
排名前三的证监会行业企业数量为30家,占比为40.54%。
保荐机构排名情况
据统计,74家“小额快速”企业共有31家券商投行担任了上市企业定增的保荐机构。
排在第一的是,国泰君安证券,项目量为15家;
排在第二的是,中信证券,项目量为7家;
并列排名第三的是,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项目量各为6家;
排名前三的保荐机构担任上市企业定增项目共34家,占比为42.5%。
审计机构排名情况
据统计,74家“小额快速”定增企业共有26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上市企业定增的审计机构。
并列排在第一的是,立信、容诚,项目量各为10家;
并列排名第三的是,大信、天健,项目量各为5家;
排名前三的审计机构担任上市企业定增项目共30家,占比为40.54%。
律所分布排行
据统计,74家“小额快速”定增企业共有34家律师事务所提供上市企业定增的法律服务。
排在第一的是,北京市中伦,项目量为11家;
并列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德恒、国浩(上海),项目量各为6家;
排名前三的律师事务所担任上市企业定增项目共23家,占比为31.08%。
总结及建议
今年以来,“小额快速定增”实施情况相比往年有所减少。实际上,去年以来监管层持续优化再融资监管措施,严格把关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主业;关注存在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情形的再融资;从严把关前募资金使用等。如今相关监管理念在“小额快速定增”审核上得到进一步明确。
近一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前次募集情况予以更多关注,要求更为严格。在业内人士看来,旨在避免上市公司过度融资,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在再融资前应重点考虑中介机构团队的相关项目经验、团队重点人员的从业经验、相关资源、业务风格及协调能力,以及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认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