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人生
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显赫的陇西李氏家族,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在隋朝官至太原留守,后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隆尧),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唐朝开国皇帝,葬于献陵。
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朝的唐公,死后諡唐仁公。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1]。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镇压母端儿起义[2]。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李渊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向突厥称臣[2],引军西进。十一月攻拔长安。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定都长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1]。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渊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566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 635年6月25日
出生地 长安
代表作品 为秦王制诗、草堂寺为子祈疾疏
身份 政治家
主要成就 晋阳起兵、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确定初唐官制
颁布《武德律》
发行“开元通宝”
字 叔德
谥号 太武皇帝→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所处时代 北周→隋朝→唐朝[1]
逝世地 长安大安宫垂拱前殿[3]
字号 字叔德
庙号 高祖
朝代 唐朝
陵墓位置 献陵[4]
祖籍 邢州尧山(邢台隆尧)
在位时间 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年号 武德[5]
别称 唐高祖、唐公、神尧
继任 李世民
皇后 太穆皇后
展开
出身世族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 西凉开国君主 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 陇西成纪 (今甘肃省 秦安县西北),一说是陇西 狄道(今甘肃省 临洮县)。
李渊的祖父 李虎,在 西魏时官至 太尉,是西魏 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 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是 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
李渊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其 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
开皇元年(581年), 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 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渊为 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累任 谯州、 陇州、 岐州三州 刺史。
戎马生涯
李渊在 隋炀帝即位之初先后做了 荥阳(今河南荥阳)、 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个郡的 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大业九年(613年)春,隋炀帝征伐 高句丽时,李渊在 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农历六月, 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 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
在此期间,李渊广交天下豪杰,遭到隋炀帝的猜疑。恰好有诏书命李渊去隋炀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隋炀帝又问:“病的要死了吗?”李渊知道以后日益恐惧,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络自污以自保。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 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为右骁卫将军。突厥侵犯边塞,隋炀帝便让他和马邑郡守 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但他们的兵马很少。李渊便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吃住骑射仿效突厥兵,给突厥看他们闲暇时的射猎驰骋。李渊又另外挑选善于射箭的士兵作为埋伏。等和 突厥兵遭遇时李渊便下令埋伏攻击,结果打败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