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检测项目标准,材质鉴定方法列举
蚕丝被检测项目标准,材质鉴定方法列举
蚕丝被作为高端床上用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健康安全。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鉴定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蚕丝被的检测项目、材质鉴定方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帮助您更好地选购和使用蚕丝被。
蚕丝被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检测蚕丝含量,通过专业化学分析或显微镜观察,辨别桑蚕丝、柞蚕丝比例,防止商家以劣充优,纯蚕丝被要求蚕丝含量不低于95%。另一方面,物理性能检测不可或缺,像保暖性测试,衡量被子在低温环境的保温效能;强力检测确保蚕丝被在使用、洗涤时不宜破损。还有色牢度检测,查看其在水洗、日晒后是否掉色。此外,安全性检测关注甲醛等有害物质,让消费者能安心选购优质蚕丝被。
蚕丝被检测项目
蚕丝被检测项目多元。首先是蚕丝含量检测,精准判定桑蚕丝、柞蚕丝占比,保障材质纯正。纤维长度与细度检测关乎品质,长纤维、细纤维的蚕丝被更柔软保暖。接着是保暖性检测,模拟低温环境,衡量被子储热能力。还有色牢度检测,涵盖水洗、日晒等情况,确保使用后不褪色。最后,安全性检测聚焦甲醛、pH值等指标,杜绝有害物质,为消费者的健康睡眠护航。
蚕丝被材质鉴定方法
1. 燃烧法
从蚕丝被中抽取少量蚕丝纤维进行燃烧。蚕丝是蛋白质纤维,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类似烧头发的焦臭味。燃烧速度比较慢,火焰较小,离开火源后会自行熄灭。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松脆的颗粒状,用手轻轻一捻就会变成粉末。如果有硬块出现,可能是掺杂了化学纤维等其他成分,因为化学纤维燃烧后的灰烬一般是硬块,且气味也不同,可能会有刺鼻的化学气味。
2. 溶解法
利用蚕丝在某些化学试剂中的溶解特性来鉴定。例如,蚕丝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特性。将少量蚕丝纤维放入合适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观察其溶解情况。如果是纯蚕丝,会有部分溶解,而如果有其他不溶解的纤维存在,就可以判断有杂质。不过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为化学试剂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 显微镜观察法
借助显微镜观察蚕丝纤维的形态。桑蚕丝纤维比较细长,横截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表面的丝胶光泽较好;柞蚕丝纤维相对较粗,横截面近似于椭圆形,而且表面的丝胶光泽较暗。通过这种微观结构的差异,可以区分桑蚕丝和柞蚕丝,同时也能观察是否有其他纤维混入。
4. 手感和外观鉴别法
用手触摸蚕丝被,优质的蚕丝被手感柔软、顺滑,没有硬块和粗糙感。将蚕丝被展开,观察蚕丝的色泽。优质蚕丝色泽均匀,有自然的光泽。如果蚕丝颜色过于白亮,可能经过过度漂白等化学处理。同时,还可以轻轻拉扯蚕丝,好的蚕丝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不易断裂,而且松开后能很快恢复原状。
蚕丝被检测标准
常见的蚕丝被国家检测标准有:GB/T 24252-2019《蚕丝被》,规定了蚕丝被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等,适用于桑蚕丝绵、柞蚕丝绵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蚕丝被。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蚕丝被的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指标作出要求。GB 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涉及蚕丝被填充物的质量、卫生等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