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之美:来自小学生的真情实感
孝道之美:来自小学生的真情实感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从古至今,无数的故事和实例都在诠释着孝道的真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践行孝道的。
孝敬长辈,从日常做起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孝子。比如,外婆家旁就住着这样一对母子。母亲已经90多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以前是教师,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好好照顾母亲。他不仅为母亲处理日常生活起居,还经常推着母亲出门散心,与母亲聊天。虽然母亲说话不利索,耳朵也不灵敏了,但她的内心一定是温暖的。
孝道故事,传承千年
在汉朝,有一个叫赵孝的人,他的弟弟赵礼被强盗抓走了。赵孝不顾个人安危,追到强盗那里,请求他们放过弟弟,宁愿自己被吃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是最珍贵的,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长久的陪伴。
孝道实践,从我做起
上个星期天,家里包饺子,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帮忙,我便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自己擀饺皮。虽然一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擀饺皮。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是有志气的人。
孝道思考,从反思开始
我看过一个《伊索寓言》中《善与恶》的故事,它讲了人间的恶比善多,我开始以为是对的,但昨天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那天,我在小区的健身活动场地玩耍,突然看见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非常缓慢地走了过来。原来,老爷爷是被他儿子赶出来的,不仅不给他饭吃,还不让他回家睡觉,晚上只能睡在健身活动场的滑滑梯下面。看到这一幕,我感到非常愤怒。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孝道传承,从家庭开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孝敬父母不是光用嘴说说而已的,孝敬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去年春假里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让原本快乐的春假,变得特别悲伤。我的奶奶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奶奶有四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很孝顺,叔叔们第一时间把奶奶送到医院,我们全家人也赶回延吉。看到家人的焦急与不安,看着奶奶苍白的脸,我既伤心又害怕,小小的我,只想多陪陪奶奶,而除了陪伴,我什么也做不了……
孝道榜样,从身边寻找
说起孝顺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我们不能怕被唠叨,还要和父母多交流,使他们不必为我们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我的妈妈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她这一辈子为了照顾两个瘫痪的老人,照顾这个家,辞去了工作,起早贪黑,每天忙忙碌碌,无愿无悔的照顾着老人,爷爷奶奶都喜欢妈妈,只让妈妈照顾,邻居们笑着给爷爷奶奶说:“让你们那几个子女也照顾照顾”,可两位老人立刻就沮丧了。在他们心里,这个儿媳就是他们的天,他们不愿离开这个每天再累也不忘给老人翻身、换洗、按摩的好儿媳,妈妈的孝心深深的打动了我。
孝道感悟,从反思中获得
“孝”字看上去很简单,可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了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们永远报答不尽。
孝道实践,从身边小事做起
我自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爷爷奶奶对我是关怀倍至,呵护有加,他们就是我的保护神。忘不了是爷爷奶奶一口水一口饭将我喂养大;忘不了一次我感冒住进中医院小儿科,是爷爷奶奶日夜守护在我的病床前;忘不了我上学后,爷爷奶奶还不肯下岗;更忘不了爷爷奶奶对我常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为我的学习打开绿色通道可以说,爷爷奶奶对我是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我很小就立志:长大了要挣钱给爷爷奶奶花,好好孝敬他们,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这种承诺,大有指山卖磨、远水不救近渴之嫌。那么现在我能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呢?一次在电视中我看到“小夏雨”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他也为妈妈端来一盆水受到了启发,萌生了为爷爷奶奶捶背的想法,因为他们已步入古稀之年,常有腰酸腿疼的感觉。于是,我设计了一套“捏、拍、捶”三部曲的捶背方法。我给奶奶捶背。奶奶坐在沙发上,我站在奶奶背后,我的双手分别抓住奶奶的左右肩有节奏地捏八八六十四下,接着用双拳左右交替地在奶奶背上左右上下移动地捶了八八六十四下,又用双拳齐上齐下捶了八八六十四下,最后用双掌拍了八八六十四下。捶后,奶奶满意地笑了。我给爷爷捶背,爷爷奶奶笑着称赞说:“乖小子,爷爷奶奶没白亲你”。我受到了爷爷奶奶的赞扬,看到他们的笑脸,更坚定了为爷爷奶奶每天捶背两次的决心。我觉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炎黄子孙的美德。孝是对长辈爱的回报,孝应落实在行动上。孝是责任和义务,更应该是奉献。唯独不是索取,那种以金钱交换行孝的方式不可取。希望普天下的人都有一颗孝心,都有孝的行动,让我们一起将“孝”进行到底。
孝道传承,从身边小事做起
“百善孝为先。”这是爸爸经常对我说的,从小他就教育我长大要孝顺长辈。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中有件事令我倍受感动。今年春节前的一天,爸爸突然接到叔叔电话,得知奶奶患肺炎住院了,爸爸放下电话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当晚就陪着奶奶,没有回家。第二天,正好是休息日,妈妈带着我去医院看奶奶,我远远地就看见奶奶面色发白,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输液。爸爸在旁边正在给奶奶做按摩,因为奶奶关节不好。我看见这样的情景,不禁难过起来,想起小时候奶奶接我上下幼儿园,给我做饭,陪我玩耍…。都是我把她累坏的。我想:我也应该为奶奶做点事。于是,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帮着奶奶按摩关节,缓解奶奶的疼痛;给奶奶讲笑话,逗她开心…。到了午饭时间,爸爸给奶奶订了菜粥,奶奶行动不便,爸爸便一勺一勺地喂给奶奶,等奶奶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嘴擦拭干净。奶奶的输液袋快空了,爸爸就赶紧按病床上的按钮来叫护士换药。爸爸说,如果不及时换药,血液会倒流,奶奶会有危险,怪不得爸爸时不时地瞄向输液袋,原来他是怕奶奶有任何的闪失啊。到了晚上,我和妈妈要回家了,爸爸坚持留下来照顾奶奶,因为奶奶高烧不退,还要不间断地输液。听妈妈说,在晚上的时候,为了能随时掌握输液袋子的状况,爸爸大半夜都没合眼。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奶奶的病情有了好转,但爸爸瘦了一大圈,憔悴了很多,但他仍然天天往医院跑,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我被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无愧祖先。
孝道反思,从身边小事做起
“孝”很简单,一“土”一“子”,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将它最好地诠释了——儿子不管是烈日酷照还是风吹雨打,都会辛勤地在土地上劳作,养活自己的父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已经不用再像“黄香温席”了,也不用再像“由仲负米”了。想起那天看到的一幕,却使我不禁质疑,难道这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干年的“孝”,就断在我们21世纪的孩子身上了吗?那天,去图书馆的路上,不远处扎眼的一幕映入了眼帘。这是一位老太太,已经年过花甲,但消瘦的脸上写满了慈祥,那微微颤着的眉头流露出一丝恳求。在她身边,站着一个满脸傲气的孩子,个头也不小了,嘴嘟得高高的',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老人手上一个普通的饼。孩子的眼里除了厌恶,我甚至还读到了一丝嘲笑!他在笑谁?他姥姥?我怒了。猛地,孩子突然抽出一只手,将老人手中的饼拍在地上,并恶狠狠地瞪了老人一眼。我情不自禁地想冲上前去,可这时,老人却重新拾起地上的饼,一点一点,轻轻擦去饼上的灰尘,细心极了,每一个动作,都让我的心为之一颤。然而还没等老人擦去饼上的尘土,孩子又一下子夺过饼,毫不留情地撕碎,重重地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只剩下老人呆在那里,她默不作声,眼神恍惚地盯着那摊碎屑。孩子!你知道吗?你撕碎的并不是一个饼,而是一颗饱经风霜正在滴血的心!风吹过我的耳旁:“这就是中华的‘孝’?”鸟掠过我的头顶:“这就是龙的传人?”在揶揄中,我叹口气,离开了那里。羊都明白跪乳之恩,鸦都懂得反哺之义,那么人类呢?我突然想起在每一次跟妈妈顶嘴、每一次惹爸爸生气时,我不正是那个摔饼的孩子吗?
孝道传承,从身边小事做起
同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妈妈,但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我的妈妈仿佛是钢铁做的。比如说那次吧!那是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外面下着暴雨,而我因为受了凉,正发着高烧,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和其它人帮忙的情况下,我那钢铁妈妈竟能一手抱着我,一手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带我去二里外的邻村看病。还有一次,妈妈骑电动车带我到姑姑家玩,但在回来的路上,我居然在车上睡着了。妈妈不忍心叫醒我,但又怕我被颠下来,我那钢铁妈妈竟能徒手把我以及那笨重的电动车推回家。但现在呀,我那钢铁妈妈也已老了,头上有了白发,眼角有了鱼尾纹,原来笔挺的腰已经有些佝偻了,但不变的,是那钢铁般的爱。那是在放假前的那几天,因为要上学吗,起得很早,妈妈来不及给我做饭,就在家准备了一些牛奶,早上热一热给我喝。但是,我却发现每次喝牛奶的时候妈妈都不喝,我便问妈妈“您为什么不喝呀?”妈妈笑了笑:“你喝吧,妈妈在你没起床的时候已经喝过了。”我半信半疑的喝完剩下的牛奶,上学去了。在以后的每个早晨我都能喝到一杯牛奶。但是我产生了新的疑问,妈妈为什么在我喝完牛奶后总是把盛牛奶的杯子拿到厨房哪?这次,还是清晨,我带着疑问偷偷跟妈妈到了厨房,只见妈妈把暖壶里的水倒入牛奶杯中晃匀了,然后喝下。我看着这一切,明白了,原来妈妈为了省钱一直都是喝的杯中的残渣呀,我惊呆了,这时妈妈发现了我,解释说:“我看这杯中还有些剩的,就兑了喝的,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我说:“别解释了,我什么都明白。”说完,我们母子俩抱在了一起。在这里我想说,父母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我向天下的父母道上一声祝福:愿你们幸福安康,像钢铁一般英朗。
孝道传承,从身边小事做起
荣誉就像一朵花。当你触摸它时,它就会打开。相反,如果你不去管它,它会逐渐枯萎。在姐姐家的时候,经常看到温馨的场景:姐姐大步走向卫生间,拿了一瓶洗发水放在桌子上。姨妈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妹妹喊:“妈妈!把头发脱了,我给你洗头!”姐姐懒洋洋地脱下橡皮筋,放在桌子上,继续看电视。妹妹手里拿着水、梳子和吹风机急匆匆地跑向桌子,好像怕被妹妹烦到。她在自己娇嫩的手上挤了些洗发水,放在姐姐头上,倒了些水,就像店里的理发师在给姐姐洗头一样。我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有时站在一边。我妹妹的头上有了更多的泡沫。我妹妹伸出另一只手,用它摩擦泡沫。过了一会,泡沫占据了整个发根。妹妹用指甲轻轻刮着妹妹的头皮,妹妹闭着眼睛享受着安慰。我开始羡慕我姑姑有这么好的女儿。如果是我被洗头,我会兴奋地大叫。冲的时候姐姐扣好水温,小心翼翼的擦掉姐姐头上的泡沫。淋浴头冲到耳朵边上,姐姐会用她挡住姨妈的耳朵,尽量不让水流进耳朵。泡沫已经被冲走了。姐姐用干毛巾把姐姐的头发包好,用手走进房间。我忙着提裤子冲进房间,好像要错过一场精彩的电影。姐姐顺手拿来一条干毛巾,放在姐姐肩上,把头发放下,拿起吹风机,打开开关,吹在姐姐的头发上。水滴穿过空气,落在地上。姐姐把风量调到最大,吹到姐姐头发上。用手摇头发,让头发更快变干。我惊呆了。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头发终于被吹了。做完一切后,我姐姐拿了块抹布擦了擦湿地板。一切结束后,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姐姐对妈妈那么好,我应该改变,即使父母不在家,我也应该对老人好。孝钟在我心中来回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