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简史:从南昌起义到“八一”军旗的演变
军旗简史:从南昌起义到“八一”军旗的演变
军旗是军队的象征,承载着军队的荣誉与精神。从南昌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军旗,到如今的“八一”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鲜为人知的军旗简史。
红军初创时期的军旗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出的旗帜仍是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同年9月,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中央为白色五角星,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此后,各地武装起义的旗帜多种多样,但基本都以红色为主色调,包含五角星、镰刀、斧头等元素。
统一的红军军旗式样
1930年4月,中央军委正式规定军旗图案:“各级军旗一律用五星红旗,星内排列镰刀斧头之国际徽,旗用大红色旗;中央为五星,五星为白色;中为镰刀、斧头交叉排列,镰刀、斧头用黑色;旗之右边镶白布长条书写番号,旗须用大红色。”
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新的军旗式样,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旗幅上不再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字样。
1933年4月,中央军委又颁布了更改军旗样式命令,简化了1931年式军旗,并统一了尺寸。这种样式一直沿用到1936年。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军旗
抗战时期的军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军旗。直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才不再使用国民党军旗,改打素面红旗或功勋旗。
1948年开始征集军旗式样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部队征集军旗式样。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和讨论,最终确定了军旗的基本样式:红底,加五角星,“八一”二字,象征南昌起义。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解放军四大军种都有各自的军旗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各军种陆续有了自己的军旗。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2015年12月31日,火箭军正式成立并启用军旗。2018年1月10日,武警部队也有了自己的军旗。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舰首旗(舰艏旗)
军旗使用规定的不断完善
自1949年6月颁布军旗式样命令后,我军军旗制度日趋完善。1978年6月17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军旗问题的若干规定》,对军旗的授予权限、保管和使用等内容作出了专门性规定。2018年4月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进一步完善了军旗的使用管理规定。
军旗作为军队的象征,承载着军人的荣誉与使命。从南昌起义到今天,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军旗也见证了这支伟大军队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