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24-25新赛季顶薪球员一览:仅两个球队用满3个顶薪名额!
CBA24-25新赛季顶薪球员一览:仅两个球队用满3个顶薪名额!
2024-2025赛季CBA联赛的国内球员注册截止日已过,各支球队的阵容基本确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新赛季CBA联赛各支球队的顶薪球员名单及其背后的故事。
CBA24-25新赛季顶薪球员一览
按上赛季球队最终排名,我们来看看各支球队注册的顶薪球员的情况:
- 辽宁:赵继伟、付豪
- 新疆:赵睿、阿不都沙拉木
- 浙江:吴前
- 广东:胡明轩
- 广厦:孙铭徽、胡金秋、赵岩昊
- 上海:王哲林
- 青岛:无
- 深圳:贺希宁、顾全
- 北控:邹雨宸、沈梓捷
- 广州:郭艾伦
- 北京:周琦、陈盈骏、范子铭
- 山西:原帅、葛昭宝
- 南京:无
- 天津:林庭谦
- 山东:陶汉林、高诗岩
- 吉林:代怀博、姜宇星
- 福建:陈林坚、黄毅超
- 江苏:无
- 宁波:无
- 四川:无
20队一共27名顶薪
CBA的所谓顶薪合同也就是官方说的“D类合同”,薪金上限为600万/年(税前);但下限仅是“比队内最高非顶薪D类合同年薪高50万”。也就是说不是一定拿到600万年薪才是顶薪——如果你队里只有你一个顶薪D类合同,而队里其他队员最高才拿150万年薪,那你拿200万也可以是顶薪。
只有周琦、郭艾伦这种等级的球员,我们才能100%确定他拿到的顶薪一定是上限600万年薪。
一个队最多可以有3个D类顶薪合同,但20支球队,居然加起来才有27名顶薪球员,很多球队的顶薪名额都没有给出去。
在球员角度,D类顶薪保证了他必然是队内薪水最高的三个人之一(如果队里有3个顶薪就一定是前三,有2个顶薪就一定是前二,只有1个顶薪他就是最高)。但D类合同还带来许多约束,比如年限至少2年,还有顶薪优先匹配权等,有时真不如一个高薪的C类合同灵活。这可能也是很多球队和球员达成共识不签D类合同,导致20支球队只有27名顶薪球员的原因吧。
2队用满3个顶薪名额
前面分析了顶薪球员偏少的原因,又能对应上这个问题:只有2队用满了3个顶薪名额。
卫冕冠军辽宁队在卖掉郭艾伦后,只有赵继伟和付豪拿了顶薪,另外一个顶薪名额相信原来是用来追求周琦的。现在周琦没追到,不要紧,这个顶薪名额将来可以留给张镇麟。
广东队也是惨,现在只剩下胡明轩一个签了顶薪,徐杰的B类合同还剩4年之久。以广东队现在的财力,顶薪名额也只是个摆设,不会轻易动用的。
仅有北京队(周琦、陈盈骏、范子铭)和广厦队(孙铭徽、胡金秋、赵岩昊)用满了3个顶薪名额,但看起来都有点问题:
北京队2个顶薪给了刚来的新人周琦和陈盈骏,还有一个给了资历不深能力也不算顶级的范子铭,不知道那些老将们会怎么想——毕竟北京队是个翟晓川、朱彦西、方硕等老将说了算的球队!
广厦留孙铭徽和胡金秋没问题,一内一外球队基石;顶薪留赵岩昊就有点“赌”了——过去两个赛季,接连的大伤几乎把这哥们毁了。现在赵岩昊就类似两年大伤后的勇士克莱,值不值一个顶薪?能不能帮广厦拿冠军?要打个问号。
5队无顶薪
青岛、南京同曦、江苏、宁波、四川4支球队没有顶薪球员。
青岛队是年轻球员当家,没到签顶薪合同的时候。
同曦自西热力江不领顶薪后,就没有顶薪合同了。现在他们也是主打年轻球员。不过话说回来,像同曦、江苏、宁波、四川这几家经济实力不强(四川队甚至都离退出不远了)的球队,他们的顶薪顶多只是个名头,值不了多少钱,甚至没有北京队一个替补球员合同高也不奇怪。
总结:以上就是新赛季CBA顶薪球员的情况。哪个球员拿到顶薪让你惊讶,哪个球队的顶薪合同又让你觉得有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