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怎么构建“技术壁垒”?
研发怎么构建“技术壁垒”?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不同层面上如何构建技术壁垒,包括规则、代码、架构以及算法和AI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施技术壁垒的全面框架。通过具体案例和分析,文章揭示了壁垒的相对性、难复制性以及如何持续优化这些壁垒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引言
在与部门新入职的研发同事交流时,一个关于"什么是壁垒?我们怎么去构建壁垒?"的问题引发了深入思考。通过与ChatGPT的交流,作者将"壁垒"定义为"在特定方向上创造暂时性的垄断",并指出壁垒可以体现在效果、性能、稳定性、体验等多个维度。
二、壁垒具有"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在业界都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下,如果某公司在特定领域相较于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且这其中的差距是难以补齐的时候,这里就存在壁垒。例如,同样是百米赛跑,与奥运冠军相比跑12秒是倒数第一,但与小学生相比则是"遥遥领先"。这种相对性在差异化赛道中更容易体现。
三、壁垒应具有"难复制性"
以"可口可乐"为例,虽然复刻一瓶可乐的技术门槛不高,但其真正的壁垒在于价格、毛利率,以及成熟的流水线、物流、供应链体系。如果竞争对手能够轻易复制这些优势,那么壁垒的生命周期就会很短。反之,如果其中的差距是一条鸿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且没有公开明确的路径和技术思路,那么这里就存在技术壁垒。
四、怎么去构建壁垒?
作者将壁垒的构建分为五个层次:
1. 规则
规则属于最基础的层级,主要通过规则数量与质量来构建壁垒。例如,通过堆砌大量规则来检测敏感信息,虽然短期内有效,但容易被竞争对手通过增加人力投入来赶超。
2. 代码
代码层的壁垒构建生命周期相对更久。因为同样的功能,每个人写出的代码逻辑、运行效果都会不同,且在黑盒情况下更难分析竞争对手的实现方式。
3. 架构
架构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架构可以提升开发速度,支持灰度发布等功能。但架构的价值往往不可见,外界只能感受到产品功能的快速上线,而难以察觉背后的架构优势。
4. 算法/AI
目前最高的技术壁垒应该是构建在算法和AI上。闭源的AI与算法在黑盒的可测试性较差,且训练语料和参数调整的差异也会导致同一套代码的结果差异很大。
五、构建顺序、资源投入及个人看法
1. "规则层"、"代码层"是否还需要继续投入?
基本盘的构建是必要的,但在有一定优势后,应该逐渐减少投入,转而投入到自动化上,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2. 那么在哪里去构建壁垒?
壁垒的构建需要与产品的主打方向进行绑定,通过组合拳的方式达到构建壁垒的目的。
3. 壁垒构建方式?
一个好的壁垒,不可能是仅仅只有一种技术。需要将"规则"、"代码"、"架构"、"算法"、"AI"串在一起使用,并在不同阶段控制投入的比例。
六、壁垒需要关注"降维打击"
在构建壁垒时,需要关注全局科技的变化,是否有类似4G到5G的技术会威胁到现有的壁垒,同时也要思考是否有类似4G到5G的技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七、写在最后
技术壁垒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优化。以上是作者基于个人经验的总结和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构建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