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为何不向北逃投靠曹魏?他被杨仪打败也往汉中跑,原因看史书
魏延为何不向北逃投靠曹魏?他被杨仪打败也往汉中跑,原因看史书
《魏略》记载,诸葛亮病逝前对魏延等人说:“我死后,你们要谨慎自守,不要再北伐。”诸葛亮让魏延暂代自己的职务,并秘密撤军。魏延隐瞒诸葛亮的死讯,行至褒口才发丧。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合,见魏延掌管军务,担心被其加害,便散布谣言说魏延想要率众北投曹魏,于是率军攻打魏延。魏延并无此意,不战而逃,最终被追杀。
裴松之认为这是敌国的传闻,不可全信,更倾向于相信《三国志》的记载。
魏延的忠心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描绘成有反骨之人。然而,历史上魏延并非如此。他是刘备的亲信,从219年镇守汉中开始,到诸葛亮227年北伐,魏延已镇守汉中8年。汉中作为益州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刘备对魏延的看重甚至超过了张飞,这很不容易。
魏延的表现也同样证明了刘备的用人没错,为蜀汉镇守汉中多年,没有一丝纰漏,忠心可嘉。魏延与关羽的性格类似,都是为人高傲,与人难以相处,但他们对蜀汉都是忠心耿耿。
魏延在蜀汉的地位
诸葛亮要罢免李严时,蜀汉有一批群臣联名上奏刘禅:
在这封表文中,魏延排名第二,仅次于刘琰。刘琰虽然名字排第一,但只有虚职,官至车骑将军,但并无实权。魏延的官职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爵位是:南郑侯,有使持节的权力,这么多人就只有魏延有使持节的权力。
同一时间,蒋琬和费祎作为诸葛亮政治上的接班人,都还没有持节的权力,也没有被封侯,可见魏延地位有多高。
魏延已经靠自己的能力在蜀汉混到了仅次于诸葛亮的地位,现在诸葛亮去世了,魏延以为自己最有希望在军事上接手诸葛亮的位置。
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很高
魏延当时的想法是,只要不作死,不跟杨仪发生正面冲突,杨仪抓不到魏延的把柄,魏延真有可能在军事上接手诸葛亮的地位,那个时候的姜维地位还差得远,而蒋琬和费祎只是在政治上接手诸葛亮的地位。
可惜了魏延,因为擅自烧毁栈道和主动率军攻击杨仪这两条罪名,足以判个谋反罪名了,谋反不一定是投降曹魏,也有可能是攻击自己人。
《三国志 魏延传》记载,魏延的士兵知道事情的曲直都在魏延,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军队都散了。魏延只带着几个儿子逃跑,奔向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杀魏延,将他的首级献给杨仪,杨仪起来亲自用脚踩踏魏延的头颅,说:“庸奴!还能再作恶吗?”于是诛杀了魏延的三族。
魏延攻击杨仪时,被王平喝斥,导致手下将士逃散,魏延带着几个儿子逃走,注意了,哪怕到了这个时候,魏延也没有往北逃投靠曹魏,而是往南边的汉中方向逃。
魏延此时仍然没有投靠曹魏的心思,甚至他认为魏延是想回到蜀汉朝廷跟刘禅解释这事,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不知道朝廷之中早已经认为谋反的是魏延。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魏延是个悲剧人物
在魏延与杨仪争斗的过程中,双方都向朝廷上书说对方谋反,后主刘禅不知道相信谁,于是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琬和董允都认为杨仪不可能谋反,而怀疑魏延谋反。
为什么这些人都怀疑魏延谋反?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因为性格原因,魏延的人际关系很差,比杨仪还要差,魏延善于训练士兵,又勇猛过人,性情骄矜高傲,当时的人都躲避他。
所以说,魏延是一个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