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农民起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农民起义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a3qvdyq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从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这些农民起义虽然最终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农民起义,让您全面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农民起义,七个建立政权,其中两个为他人做嫁衣。

1、大泽乡农民起义——秦朝

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为了对抗秦朝末年残暴的统治,并建立了“张楚政权”。

此次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并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新莽

是王莽篡汉时期,由樊崇、王匡、王凤组织饥民发起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等西汉皇室遗族的起义军会合,成功的推翻了新莽王朝,并建立了“更始政权”,为东汉开国奠定了基础。

绿林赤眉起义虽说是农民起义,但是接受西汉皇族阶级的招安,并且在刘秀为的镇压下,坚持斗争到底,最终消亡,成为了东汉改朝换代的工具。

3、黄巾农民起义——东汉

是东汉末年由张角兄弟领导,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由于当时朝廷腐败、国势日趋疲弱,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严重,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最终导致起义的发生。

此次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覆灭,地方政府拥兵自重,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军阀混战拉开了序幕,促使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4、瓦岗寨农民起义——隋朝

是隋朝末年,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寨农民大起义。随瓦岗军战果的不断的扩大,翟让、李密逐渐出现了分裂,最终被王世充打败。李密率残部投李渊,轰轰烈烈的瓦岗寨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瓦岗农民起义,使得腐朽的大隋王朝覆灭,作为隋朝末年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在其败亡后,多数著名将领,却成为了大唐王朝立国的重大助力。

5、黄巢农民起义——唐朝

是唐朝末年由黄巢领导得农民起义,是唐朝末年起义中,历时最长,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并建立“大齐政权”,黄巢成功在长安登基称帝。

此次起义波及近半个大唐江山,间接敲响了唐王朝得丧钟。朱温篡唐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6、方腊农民起义——北宋

是北宋末年方腊领导得农民起义。当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

7、李自成农民起义——明朝

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李岩和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灭亡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

但是在对待明朝旧臣与招降吴三桂时做法不当,导致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起义军迎战失利,退出北京。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遭到当地乡勇误杀。

8、张献忠农民起义——明朝

明朝末年,张献忠据米脂十八寨起义,实自成一军,转战陕、晋、豫、鄂间。取武昌,称大西王,旋克长沙,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湘赣农民群起响应。

攻取四川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严厉镇压地主阶级的反抗。清兵南下,他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中箭死。

9、金田农民起义——清朝

清朝末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起义军迅速壮大,并分封诸王,两三年时间就成功占领了南京,建都南京。

此次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建国长达14年之久,建立了完整的政权体系。疆域覆盖到18个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等借助欧美外国力量将镇压起义,最终灭亡。

1、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农民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即是秦二世。秦二世是个昏庸而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所以他们决定起义,并且为了制造舆论,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起义军乘胜前进,分三路攻秦。这时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有兵车千辆。 起义军的一路人马由周文率领的农民军很快进抵关中的畿地(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周文农民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因孤军深入,缺乏作战经验,在遭到秦军突然袭击时,打了败仗,被迫退出函谷关,驻扎曹阳(河南灵宝东),等待增援。

农民军的另一路人马由武臣率领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后,在混进起义军队伍的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张耳、陈余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为了顾全大局,勉强予以承认,并命他率军西上支援周文。张耳、陈余不但不救援周文农民军,反而割据自立,不听陈胜指挥。接着,六国旧贵族相继割地称王。这样,就造成陈胜、吴广所领导的起义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周文率军在曹阳坚持斗争三个月,多次失利,终因众寡悬殊,又无后援,损失过重,周文最后自杀。

不久,围攻荥阳的吴广被部将阴谋杀害。吴广死后,军心涣散。其他几支起义军,先后也被秦军各个击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秦军向陈县扑来,陈胜亲自领导义军奋力抵抗,因兵力太少,不幸失利。陈胜被车夫庄贾暗杀了。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2、赤眉、绿林起义

爆发于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于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见两汉奴婢)。成帝时,因饥馑而死于道路的贫民数以百万计。哀帝即位后,大司马师丹建议限田限奴婢,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等为此拟订了方案,但因遭到权贵的反对而作罢。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谏大夫鲍宣上书说,由于贪官污吏与豪强大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上水旱灾害,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成帝时,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相继爆发农民和铁官徒起义,哀帝元寿二年(前1),长安附近的人民放火焚烧了武帝的陵邑,火光照见未央宫。

事件经过

由于封建统治动荡不安,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认为汉祚已尽,外戚王莽借机篡汉。王莽为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托古改制。内容主要是: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禁止土地和奴婢买卖,推行五均六筦,改革币制等等。由于这些措施损害了贵族、官僚、地主的利益,激起了社会经济的大混乱,不仅遭到权贵富人们的反对,也给人民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以王莽法禁烦苛,滥用刑罚,又对边境各少数族无理用兵,结果民怨沸腾,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天凤二年(公元15),五原、代郡民举行暴动,数千人为群,转入旁郡。两年后,临淮人瓜田仪在会稽长洲起义,吕母在海曲起义,杀海曲县宰。各地分散的农民起义,最后酝酿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   天凤四年,荆州地区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常替人排难解纷,受到饥民拥护,被推举为首领。他们聚集饥民,不时攻击附近乡聚。这支起义军以绿林山为基地,被称为绿林军。地皇二年(公元21),新莽荆州牧发兵两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攻拔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转攻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东南)等地,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又称平林兵。   绿林军起义爆发后,一些与新莽政权有矛盾的西汉宗室和地方豪强也纷纷起兵。宗室刘玄投奔平林义军,为安集掾。南阳大地主刘、刘秀(见汉光武帝刘秀)兄弟为了恢复刘姓统治,联络附近各县地主豪强、部署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称为舂陵军。舂陵军与新市军、平林军联合,准备进攻宛城(今河南南阳),被王莽军打败,乃与向北折回的下江兵合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