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壮哉!品一品云南世遗美学
美哉!壮哉!品一品云南世遗美学
云南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省,目前拥有六项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位。这些世界遗产犹如六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遗产宝库中熠熠生辉,共同构筑了云南独特的世遗美学。
丽江古城: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丽江古城是云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第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马登科 摄
这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历经岁月洗礼成就世界记忆。漫步古城小巷,总有穿梭时空的错位感,让你梦回那个马帮铃声悠扬的年代。
丽江古城街道一景 马登科 摄
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多样化的建筑风格上。古城内的民居主要为院落式建筑,呈现出“三坊一照壁”的格局。白色的墙体、灰色的瓦顶,精美的木雕和彩绘,每一处都透露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 供图
历经岁月洗礼,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上的彩画依旧色彩鲜明。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供图
丽江古城 朱远灵 摄
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格,更在于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雪峰与古城相望,文化与自然交相辉映,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原山水之城。
雪山和古城相互衬映 马登科 摄
丽江古城 马登科 摄
三江并流保护区:自然奇观的典范
三江并流保护区是中国唯一满足全部四条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景观,堪称是世界自然遗产中的“顶配王者”。
怒江美丽公路和湍急的怒江水并行 江蕊先 摄
“三江并流”是地质演化史上的奇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它们并肩而行,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奔流170多千米,共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自然交响曲。
怒江72道拐风光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在三江并流保护区,你可以欣赏到峡谷的险峻、高山的雄伟、湖泊的宁静、森林的繁茂……置身其间,江水的流动之美犹如一首悠扬的诗篇,让你陶醉于它无尽的旋律与深邃的意境之中。
“四山夹三江”的地球奇观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云南石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云南十八怪,石头长在云天外”。云南山高岭峻,石林尤为奇特。云南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变迁,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
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走进石林,众多造型独特、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或奇悬幽险、或恢弘大气,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云南石林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石林之景,千嶂叠翠,群峰壁立,水与石在这里交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形态都集中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质的全景图,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石林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供图
澄江化石遗址:生命的起源密码
在美丽的抚仙湖畔帽天山上,坐落着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澄江化石遗址。
澄江化石遗址化石墙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 供图
这里记录了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也是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游客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参观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供图
穿越亿万年的时光,在昆明鱼、华夏鳗、奇虾等古生物化石中,得以窥探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它们是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无字天书”,诠释了生命的起源过程,描绘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澄江化石地发现的寒武纪动植物化石 澄江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澄江化石遗址,种类丰富、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化石可以让人近距离感受到生命之美的独特和珍贵。这里的每一块化石都是一本沉睡的历史书,它们是时光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刘贵能 摄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刘贵能 摄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农耕文明的瑰宝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我国第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元阳梯田与哈尼山寨 刘建华 摄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从远处眺望,如等高线般的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达3700多级。连片的上万亩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神奇壮丽的景观。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沈少雄 摄
云影波光,春华秋实。在过去的1300多年间,当地人民创造了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孕育了红米、牛、鸭、鱼等丰富的物产,创造了梯田农耕文明的世界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哈尼梯田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在阳光的照射下,梯田的水面波光粼粼、闪闪发光,云雾缭绕间流光溢彩,入目皆是光影之美。
哈尼梯田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茶文化的传承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景迈山 赵家琦 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由古茶林、茶园、森林和传统村寨构成,历经上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传统村落,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 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
景迈山古茶林 周思雨 摄
漫步景迈山,古茶林郁郁葱葱,村寨里民居错落有致,“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景观结构浑然一体。
普洱景迈山 赵家琦 摄
云海浩气澎湃其间,古树披纱翠绿氤氲,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出一片生机。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赵家琦 摄
景迈山也是“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在悠长岁月中,景迈山世居民族与茶相伴、以茶为生,种茶、采茶、制茶成为日常。
景迈山芒景村的布朗族茶农在火塘边做烤茶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他们共同创造、传承茶文化,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诉说着这片千年万亩古茶林的故事。
茶农采摘古茶树 王承吉 卢磊 摄
云南每一处世界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或雄奇险峻,或温婉宁静,各自散发着不可复制的光。这些世界遗产共同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赋予了云岭大地无尽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各族人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加强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充实机构队伍、完善传播体系等方面着力,久久为功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使世界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云南世遗美学在我们身边,更在大家的心中。愿我们共同守护这些“明珠”,让它们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