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指纹解锁,你了解它的原理吗?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的指纹解锁,你了解它的原理吗?
指纹解锁作为现代智能设备的重要安全功能,其原理和技术细节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指纹解锁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同时探讨指纹识别的安全性和局限性。
现在的智能手机都融合了指纹解锁功能,安全性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当前主要有屏下指纹、后置指纹以及侧面指纹三种解锁方式。
指纹解锁包括三种类型,电容式、光学式以及超声波式。电容式识别的原理:即是在识别传感器上配置了非常多的电容极板,这些电容极板的面积相似;当用户将手机按压在传感器上时,手指表面就会与这些电容极板接触,造成一个个完整的平板电容器;因为指纹存在凸起与凹陷,因此每个电容两个极板间的距离不同,造成每个电容的大小不同;以此来收集部分的指纹信息。光学式识别的原理:即是光线反射成像识别用户指纹;屏下指纹恰好利用了这个原理。屏下指纹模块包括光检测阵列、阻光层、微透镜阵列、滤波层、微电路等元器件。
人的指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斗形”、“箕形”、“弓形”!
当手指放在指纹识别区域时,OLED屏发出的光会照射在指纹上;因为指纹存在凸起与凹陷,因此经过凸起与凹陷的部分反射的光线有强有弱;这些光线会穿过OLED屏像素间的缝隙,到达滤波层;滤波层会过滤掉一部分对识别结果产生干扰的光线,再经过下方的微透镜阵列汇聚;光线汇聚后穿过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阻光层上的通光小孔,到达光检测阵列上的像素单元;微处理电路就是通过读取光检测阵列上每个像素单元的感光大小,以此识别指纹。
这种形状的分布和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中国人、日本人的指纹中,斗形纹和箕形纹的出现率大致相当,共占整体的 90% 以上;欧洲人的指纹中,箕形纹出现率较高;美国人的指纹中,则是弓形纹的出现率较高。
说说今天的重点吧,指纹解锁识别的原理!
发着绿光的指纹打卡机
我们常见的这种叫做“光学式指纹识别系统”是利用光线反射成像识别指纹的。
这类型指纹模块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大冬天的骑自行车,这时候跑到门前打卡经常是打不上的,还要把冰凉的手指头放到嘴边哈气一会才能识别,别提多尴尬了。
由于这种设备体积过于庞大,并不适合在手机上使用。
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按键
手机上那个小小的按键其实是一个电容式指纹模块,利用硅晶元与导电的皮下电解液形成电场,指纹的高低起伏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压差出现不同的变化,借此可实现准确的指纹测定。
这种方式适应能力强,对使用环境无特殊要求,同时整个组件体积还比较小,因而使得该技术在手机端得到了比较好的推广。
我们去办理身份证和补办身份证的时候是需要录入指纹的,这个录入设备就是生物射频指纹识别系统,这种设备的精度是非常高的。
它通过传感器本身发射出微量射频信号,穿透手指的表皮层去控制检测里层的纹路,来获得最佳的指纹图像。
指纹敏感器的识别原理只对人的真皮皮肤有反应,从根本上杜绝了人造指纹的问题,宽温区:适合特别寒冷或特别酷热的地区。因此射频技术是目前最可靠,最有力度的解决方案。
共同点
但是不论何种采集方式,采集到的信息并不是指纹的图片,而是以一种特殊算法计算的到的一串代码,就像是根据指纹,排列组合成一个相对应条形码,如果逆向对比,就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两个指纹是否出自同一人,一般是有四个步骤的。
1、指纹采集。第一次采集指纹的时候,经常同一个手指也要全方位的录入一遍,这是为了将整个指纹完整的记录下来,因为指纹片段并不能作为识别的证据。
2、指纹评估。对整个信息进行严格的判断,如果不合格是需要重新采集。
3、提取特征。这一步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需要强大的算法软件进行支持,将采集到的指纹终结点,分叉点,分歧点,孤立点,环点,短纹等等信息进行数学转换,并且保存在数据库中。
4、指纹匹配。如果再次识别到的指纹具有以上信息,就可以确定身份信息并且执行操作。
这时候我们回到前面的话题,来看看指纹锁到底安全不安全。一般的法医学上要确定两个指纹是否出自同一个人,指纹比对的特征需要30个以上相符才能判定,而我们的手机并不会如此精确的计算,不过随着算法的不断更新,手机的识别水平也是在飞速的发展,安全性也有质的飞跃。
那指纹会不会消失呢?这个还真有可能,的确发现极少一部分药物是会使指纹短暂模糊甚至消失,如果这时候需要进行出入境,是需要随身携带医生开出的证明才可以的。
如果想彻底的毁灭指纹,那也不是不可能的,通过各种暴力手段使手指的真皮层受损,指纹的确不会重新长出来。
文章来源: 机械自动化前沿,互联网分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