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军空袭德国的主力,“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二战英军空袭德国的主力,“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在二战期间带有“特种任务”作战性质的轰炸行动中,英国皇家空军于1943年5月成功摧毁德国鲁尔大坝的行动绝对名列前茅。执行这次任务的乃是英军的阿芙洛“兰开斯特”式四引擎重型轰炸机,而鲁尔大坝只是这种传奇性轰炸机在二战期间摧毁的诸多德国目标之一。
“兰开斯特”乃是二战英国空军夜袭德国的主力
一经入役就是主力
被机组成员们亲密地称作“兰克”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是诞生与成长于二战战火中的一种非凡的作战飞机。不少空战史研究者认为“兰克”是二战中最有效的轰炸机,从1942年开始,它就成为英国空军夜间进攻德国本土的主力机型,在一波又一波夜空交战中不断展现它坚固耐用、作战高效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体型巨大的“兰开斯特”配备有双垂尾和四具自带动力的自卫炮塔(机鼻、机尾、机背和机腹各一具),除尾部炮塔内置4挺7.62毫米机枪外,其余炮塔都安置了2挺同口径机枪(列装后不久拆除了机腹炮塔)。
“兰开斯特”的机组由七名人员组成,包括飞行员、飞行工程师、投弹手、无线电操作员、领航员和两名机枪手。根据机组们的反馈,“兰开斯特”是一种在飞行、维护和修理方面都相对省事的机型。这种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的最高时速为460千米,最大航程2670千米,最高升限7400米。
“兰开斯特”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它的载弹能力,宽敞的弹舱使这种飞机具备至少14000吨的有效载荷,这不仅超越了英国空军所使用的其他“重型”轰炸机(比如肖特“斯特林”和另一款耐用的机型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也超越了同一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队所使用的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式轰炸机。从携带的炸弹类型来看,“兰开斯特”既可以使用标准的4000磅航空炸弹,也可以在改动后的弹舱内容纳重达12000磅的“高脚杯”和22000磅的“大满贯”这样的特种超级炸弹。
侧后视角下的“兰开斯特”轰炸机
与二战期间绝大多数的作战机型不断经历各种大小技术改动不同,“兰开斯特”在战时服役期间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机身结构的主体变化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细部调整也是少之又少,设计师查德威克对此有一个自豪地解释:“'兰开斯特’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很成熟。”
当然,有部分后期型的“兰开斯特”改用了功率提高的新款发动机,比如“兰开斯特”Mk VI型改用1620马力的“灰背隼”24型发动机,从而使得最大起飞重量这一指标从原来的22680千克提升至30844千克。
一代名机“兰开斯特”的最终产量定格在7377架,大部分由阿芙洛的查德顿飞机制造厂完成,英国的多家其他工厂诸如大都会-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奥斯汀和维克斯一阿姆斯特朗等也按照生产许可制造了一部分。此外加拿大的胜利飞机制造厂还承担了430架的制造任务。
一经入役,“兰开斯特”便成为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主力机型,在轰炸机部队的当家人阿瑟.哈里斯上将看来,“兰开斯特”正是对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大陆进行大规模夜间空袭的理想手段。1942年1月,轰炸机司令部所装备的全部882架重型轰炸机中有256架是“兰开斯特”,占比略不足30%;仅仅一年之后,在全部1093架重型轰炸机中便有652架是“兰开斯特”,“兰克”的占比迅速上升到了接近60%。
航空史中的独特地位
“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的首次行动,在1942年3月3日的晚上到来。当时下午的18时15分,第44中队的4架“兰开斯特”从沃丁顿基地升空,飞往德国西北海岸线外的赫尔果兰湾投放水雷。5个小时后,4架“兰开斯特”全部顺利返回沃丁顿,宣告这款新型轰炸机的处子秀成功。
“兰开斯特”轰炸机上的投弹手
一周之后,也即3月10日晚上,“兰开斯特”迎来了列装英国空军之后的第一次夜间轰炸行动。来自第44中队的2架“兰开斯特”加入了一个总共由126架各型轰炸机组成的空袭编队,攻击了埃森地区的克虏伯弹药生产基地。在这次空袭处置行动中,每架“兰开斯特”都投下了5000磅的燃烧弹。
同在这个3月,第44中队不再是唯一的“兰开斯特”中队。随着54架“兰开斯特”下线交付,英国空军得以编组了另外两个“兰开斯特”中队。而在英国各家工厂交付了更多的“兰开斯特”之后,轰炸机司令部序列下的“兰开斯特”中队也变得越来越多。
以第三帝国的心脏地带作为打击目标的空袭战役推进得如火如荼,入驻英国的美国陆航第8航空队的B-17和B-24执行日间任务,英国空军则执行夜间任务,从而在德国的天际撒下一张全天候不间断的火网。到了1942年5月,“兰开斯特”成为一条重大新闻的参与者,当时这种轰炸机参加了二战期间最著名的空中行动之一:由哈里斯上将所策划的“千机大轰炸”。
5月30日至31日的夜间,包括73架“兰开斯特”在内的近1000架各型号轰炸机及临时挂载炸弹的其他机型飞抵科隆,在这次史上首次“千机大轰炸”中一共投下了1500吨炸弹,其中三分之二是燃烧弹,造成科隆这座历史悠久的莱茵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1942年的夏季和秋季,“兰开斯特”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轰炸机司令部的各项行动中,偶尔也会执行沿海巡逻和反舰巡逻。
1943年“兰开斯特”对德国鲁尔河谷内的多座大坝,包括默内、埃德尔和索佩水坝、鲁尔水坝的轰炸,对德国造成了重大损失。空袭鲁尔大坝是二战期间最出名的轰炸行动之一,哈.里斯称其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轰炸和从未有过的出类拔萃的战场壮举”,第617中队和“兰开斯特”都由是确定了自己在军事航空史上的独特地位。
某轰炸机中队的人员和他们的“兰开斯特”飞机在一起
退而不休
持续饱和打击之下,第三帝国的末日降临。随着欧洲战事在1945年5月8日宣告结束,多个“兰卡斯特”中队原计划继续转战太平洋地区以对付日本人,不过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很快也宣告无条件投降,“兰开斯特”的远东之旅就此取消。
在整场战争期间,“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一共出动了15.6万架次,投下68.16万吨高爆弹和数百万枚燃烧弹——这相当于英国皇家空军在二战中投弹总量的三分之二。尽管“兰开斯特”的损失数字达到3349架之多,还有3249名“兰开斯特”机组成员在行动中丧生,但“兰开斯特”仍然是英国空军最具效率和人员损失最低的一款重型轰炸机。与英军的其他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相比,平均每损失一架“兰开斯特”的投弹量为132吨,而“哈利法克斯”和“斯特林”的相应数字分别仅为56吨和41吨。
投弹并非“兰开斯特”的唯一使命。在德国投降之前的几周时间里,多个“兰开斯特”中队向欧洲多个地区运送粮食和医疗物资,为当地民众带去生的希望。比如在4月至5月间,来自第1、第3和第8轰炸机大队的“兰开斯特”共执行2835架次飞行,向荷兰西部严重饥饿中的人们送入了6684吨口粮。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这一地区仍在德军控制下,但是当执行人道主义行动的英国飞机到来时,当地的德军部队没有开一枪一炮。
“兰开斯特”执行的另一项著名人道主义行动被称作“出埃及记”,多个中队的“兰开斯特”从英国赶往埃及和北非地区,从那里将多达74178名英国战俘和伤患员运回了家乡。
即便战争已告结束,“兰开斯特”的生产和使用仍在继续着,由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所打造的最后一架“兰开斯特”于1946年2月交付给英国空军。这一传奇机型在英国空军中一直服役到1953年12月而转入封存状态,后于1956年10月15日在康沃尔郡的圣莫根举行的隆重仪式上正式宣告退役。
直到那时,“兰开斯特”的生命仍未终结。英国之外,这款重型轰炸机继续活跃在加拿大、阿根廷、法国、埃及、瑞典等多个国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们中有些保持着军用飞机的本色,有些则被改为民用飞机。
时至今日,在英国的林肯市仍经常能看到“兰开斯特”的身影,在该地一年一度的不列颠之战飞行纪念秀中,机况良好腾空而起的“兰开斯特”总是一道格外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