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杨单位圆定理简述:李政道与杨振宁的科学贡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杨单位圆定理简述:李政道与杨振宁的科学贡献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cimonth.com.tw/archives/11217

2024年8月,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作为二战后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他与杨振宁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这一著名成就外,他们还在理论物理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李杨定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李政道(左)与杨振宁(右)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合作始于1946年,当时杨振宁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氢弹之父泰勒;李政道稍后抵达美国,师从原子能之父费米。两人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期开始合作,尽管后来因相处问题产生裂痕,但他们的合作成果对理论物理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物理学中,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打破了"自然崇尚对称"的传统观念,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基石。而李杨定理则在统计力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特别是在相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变与李杨定理

李杨定理是基于李政道和杨振宁对统计力学中相变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气液相变和铁磁材料相变方面的贡献。他们提出的数学定理为理解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变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水为例,随着温度的变化,水可以呈现出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不同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变化可以通过状态方程来描述,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铁磁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的自发磁化现象也是相变的一个重要例子。冷次(Wilhelm Lenz)提出的易辛模型是描述这种现象的理想化模型。虽然易辛在研究一维晶格系统时没有发现铁磁相变的特征,但美国化学家昂萨格(Lars Onsager)在1944年证明了在二维自旋模型中,系统在热力学极限下确实存在铁磁相变。

李杨定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它为理解相变现象提供了新的数学工具,不仅在低维量子系统中有重要应用,也为复杂物理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语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科学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上,更体现在他们对物理学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李杨定理作为他们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展现了他们在理论物理领域的卓越才能。他们的工作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物理学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